[发明专利]盐碱地咸水滴灌枸杞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4073.4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康跃虎;万书勤;曹宏福;张超;尹凤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 琪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碱地 咸水 滴灌 枸杞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咸水滴灌枸杞栽培方法,属于盐碱地治理和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农业开发利用的重要土地资源。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我国盐碱地资源面积近1亿hm2,其中现代盐碱土面积约0.37亿hm2,残余盐渍土约0.42亿hm2,潜在盐渍土约0.17亿hm2。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盐碱地上植物难以生长或者产量很低,主要是因为植物根区范围土壤盐分在渗透、离子毒害等方面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开发盐碱地种植植物,必须尽量降低植物根区土壤盐分含量,将盐分含量控制在植物可以忍受的范围内。通常控制土壤盐分的方法是用一定的水量对土壤进行淋洗,但是淋洗需要大量的淡水,不但造成大量淡水的浪费,种植成本的增加,而且对于淡水比较匮乏的地区实施难度较大。
地表滴灌小流量、长时间、高频率的灌溉特点使植物根区土壤经常保持较高的含水量,土壤的盐分充分地稀释,同时滴灌点水源扩散的特点使得土壤中的盐分离子随灌溉水向左右下方扩散,一直把盐分淋洗到湿润峰的边缘和下部,在湿润峰中心部分形成了一个淡化区,从而有利于降低植物根区土壤盐分含量,所以,现在地面滴灌被广泛的应用于盐碱地植物的种植。
枸杞是多年生茄科枸杞属落叶性灌木。叶、花、果、根均有药用价值。枸杞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咸、耐旱,喜肥、水、怕渍水。随着各种枸杞产品的开发,市场对枸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考虑到枸杞的耐盐碱的特性,枸杞在盐碱地上大量试种,但是由于盐碱地一般地下水位较浅,但枸杞不耐渍水,往往发生成活率低,产量低的情况,经济效益很差,所以在地下水浅埋区种植枸杞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咸水滴灌枸杞栽培方法,针对地下水浅埋区盐碱地的特点,通过起垄、覆膜、咸水滴灌等一系列措施,使枸杞根区土壤水势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值,使之可以正常地吸水并生长,从而提供了枸杞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盐碱地咸水滴灌枸杞栽培方法,包括起垄,栽植,灌溉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人工起垄:垄高80cm,垄顶宽60cm,垄底宽160cm,垄沟宽140cm,垄距300cm;
B、栽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或根生苗进行栽植,行距3m,株距1m;
C、布置滴灌带:单垄单条布置滴灌带,位于垄上中部,滴头间距10-50cm;
D、覆膜灌溉:在垄上覆膜后进行春灌,灌溉水源选用当地地下咸水,灌水量是日常灌水量的四倍,春灌持续三天灌水定额为16mm。
E、在枸杞生育期内进行整形修剪,促进成型和进行人工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喷洒农药,保证枸杞的健康生长;
F、冬灌:枸杞生育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冬灌,灌水定额为16mm。
所述的盐碱地咸水滴灌枸杞栽培方法,步骤D所述的覆膜灌溉还包括在春灌期后采取高频少量的方法每天灌水4mm,上午8:00及下午18:00各灌水2mm进行灌溉。
所述的盐碱地咸水滴灌枸杞栽培方法,步骤D所述的覆膜灌溉还包括将尿素、磷肥和钾肥溶解在灌溉水中随水施肥。
本发明提供的盐碱地咸水滴灌枸杞栽培方法,针对地下水浅埋区盐碱地的特点,通过起垄、覆膜、咸水滴灌等一系列措施,使枸杞根区土壤水势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值,使之可以正常地吸水并生长,从而提供了枸杞良好的生长环境,枸杞子产量高、质量好。同时,利用当地地下咸水滴灌不仅降低地下水位,还减小了利用外来水灌溉进一步抬升地下水位的风险。覆膜技术可以调控土壤墒情,减少蒸发,抑制地下水盐分的上移。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在地下水浅埋区广泛应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盐碱地,增加盐碱地植被覆盖度,同时为市场了提供了高质量的枸杞产品,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获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咸水滴灌与盐碱地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进行的地下水浅埋区咸水滴灌种植枸杞为例,说明盐碱地咸水滴灌枸杞栽培方法的应用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奥特思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4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