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内稠油开采降粘加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4355.4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卿;李安夏;樊前进;王顺华;商庆军;付作忠;赵福祥;范振明;赵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润涛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6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内稠油 开采 加热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石油开采中的稠油降粘方法,特别是指一种井内稠油开采降粘的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我国的原油开采中,高稠凝油的比例越来越大。高稠凝油的开采需要借助于加热装置,将井内的稠油降粘后方能顺利采取。目前,井内稠油的降粘大都采取电加热方法,其存在着耗能大的弊病,用电加热一口井每年就要耗电费30多万元,能源浪费太大,也造成开采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之目的,在于克服现在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井内稠油开采降粘的加热方法,其节约能源,开采成本大大降低。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生物燃料自动加热器加热热载体,采用双空心抽油杆;热载体在高压循环泵的驱动下通过进水管进入双空心抽油杆,对井内稠油循环加热;由双空心抽油杆循环出来的冷水经过回水管进入储液罐,高压循环泵将储液罐内的水打入缓冲罐进行缓冲和气水分离,并高速流入生物燃料自动加热器加热。
热载体在高压循环泵的高压驱动下,高速流至双空心抽油杆内孔通道,然后通过底部沉淀室的沉淀后返至双空心抽油杆外孔通道,再经回水管进入储液罐。
本发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再生颗粒燃料加热器配合双空心抽油杆进行密闭式内循环井筒加热降粘新工艺,再生颗粒燃料加热器环保节能,自动控温,节约劳动力,保持油井筒内的温度平衡,使光杆顺利举升下行减少作业,增加产量。每年一口井可节约电费二十多万元。此工艺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适于油田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发明采用的加热循环装置简图。
图中标记:1-生物燃料自动加热器、2-双空心抽油杆、3-高压循环泵、4-进水管、5-回水管、6-储液罐、7-缓冲罐、8-内孔通道、9-沉淀室、10-外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说明实施例如下:本发明采用生物燃料自动加热器1加热热载体,采用双空心抽油杆2;热载体在高压循环泵3的驱动下通过进水管4进入双空心抽油杆2,对井内稠油循环加热;由双空心抽油杆2循环出来的冷水经过回水管5进入储液罐6,高压循环泵3将储液罐6内的水打入缓冲罐7进行缓冲和气水分离,并高速流入生物燃料自动加热器1加热,形成热载体密闭式内循环的加热系统。
热载体在高压循环泵3的高压驱动下,克服管壁摩阻,高速流至双空心抽油杆2内孔通道8,然后通过底部沉淀室9的沉淀后返至双空心抽油杆2外孔通道10,再经回水管5进入储液罐6。
本发明用生物燃料对稠油进行充分的加热,这就不仅克服了污染和损耗的弊病,还解决了长期以来油井加热用电量大、耗资大、成本增加的问题,这种工艺可以单井加热,在直径200米范围内也可以用一个生物自动加热器进行多口井加热,用于多口井加热更加节能增效。
双空心抽油杆内设计既密闭独立又相通的空心通道,利用热载体循环加热,实现了一杆多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润涛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沧州润涛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43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的滑动轴承
- 下一篇:锯齿形钻杆接头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