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爆轴流式通风机稀油自动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5093.3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民;王克志;靳志强;杜汶波;潘永建;仝晓虎;文军强;王向前;杜崇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运城安瑞节能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63 | 分类号: | F04D29/063;F04D29/056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印贵 |
地址: | 04440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轴流 通风机 自动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流式通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防爆轴流式通风机稀油自动润滑系统。
技术背景:
现有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主要由电机带动叶轮旋转,而轴流式风机由于叶轮一般与电机直联,故风机的润滑主要为电机的润滑。目前,国内矿用风机全部采用传统的固体润滑脂润滑,加油时采用注油枪式高压油泵加注。这种传统润滑脂润滑存在以下不足:
1、一般轴承用LGWA2润滑脂,而SKF轴承需专用润滑脂,而固体油脂加注时排油不畅通,必须高压才能注排油。
2、该种加油方式不直观,润滑脂实际耗量不明。
3、新加入的润滑脂与旧润滑脂混合易引起润滑脂变质。
4、固体润滑脂特性造成轴承散热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防爆轴流式通风机润滑系统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了轴承发热温度,解决轴承的散热问题,防爆轴流式通风机稀油自动润滑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防爆轴流式通风机稀油自动润滑系统,包括通风机外置的补油系统及通风机电机轴承室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
●所述的通风机外置的补油系统:包括加油箱体、回油箱体、液压泵、电磁阀、进油管道与回油管道,以及在所述的回油箱体上设置的液位传感器6;所述的加油箱体与回油箱体连通,在加油箱体上部设有注油孔与注油盖,而在回油箱体下部设有排油孔与堵头; 所述的进油管道、液压泵及电磁阀连通,并由进油管道连通至通风机电机的轴承室,由回油管道从通风机电机轴承室连通回油箱体;
●通风机电机的轴承室:由轴承内盖与轴承外盖,以及装在轴承内盖与轴承外盖上的若干道密封圈及油封构成。
所述的通风机电机的轴承室为:在轴承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前轴承室及后轴承室,前轴承室及后轴承室均采用了若干道密封圈及油封,并在轴承两侧通风机电机的轴上还设有回油环。
在所述的通风机电机轴承外盖前另加一个防负压端盖,并在端盖与电机轴的接触处装有密封垫。
本发明防爆轴流式通风机稀油自动润滑系统与现有润滑技术相比较。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与显著的效果是:
1、风机运转产生的气流为负压,故采用隔流腔把电机与风机机体的气流隔开与密封,从结构上保证了电机轴承室两侧风流均为正压,从而防止气流把油从轴承室抽出。
2、我公司改进了电机轴承结构。传统固体润滑脂润滑时轴承直接装在端盖上,没有相应的轴承室,我公司为解决轴承稀油润滑,在电机的前端设计并改进了轴承室,并要求电机厂家参与研制出适应稀油润滑的轴承室。在前端轴承室及后轴承室均采用了多道密封圈及油封以及两侧的回油环,保证了轴承密封以及在轴承室主轴旋转过程中稀油甩出。
3、由于风机所产生的负压有时高达4000-5000pa,在电机前轴承室外另加一个防负压端盖并在隔流腔与端盖连接处安装密封圈,保证隔流腔内气流为正压气流,隔流腔外气流为负压气流。
4、在风机机体外有加油箱体和回油箱体,回油箱体中有液位传感器,风机内轴承室提前预加油,当风机运转时,轴承室排油管靠连通器原理自动往排油箱体内排油,排油箱内液位传感器的浮标上升,当浮标上升至设定位置,液位传感器传递信号,电磁阀接通同 时液压泵停止工作;当排油箱体液位下降,箱体内浮标下降,液位传感器传递信号,电磁阀关闭,液压泵工作,液压泵从加油箱体通过加油管往注油口注油,同时排油管排油。
5、在润滑油循环过程中,轴承室内油位始终保持在设定高度,保证了轴承润滑需要,而且由于轴承室内润滑油不断循环,有效的降低了轴承温度。(各季度平均温度见附表)
前后轴承温度对比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运城安瑞节能风机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运城安瑞节能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50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炉推焦车推焦杆电动回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