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虫单·吡虫啉水分散性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6043.7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民;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军民 |
主分类号: | A01N25/34 | 分类号: | A01N25/34;A01N41/08;A01N51/00;A01P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虫 吡虫啉 水分 散性泡腾 片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虫剂,尤其是涉及一种杀虫单·吡虫啉水分散性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吡虫啉是由日本特殊农药有限公司和德国拜耳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虫谱广等特点,对刺吸式、刮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粉虱以及其它产生抗性等害虫都有特效。除此以外,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的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效。同时,吡虫啉还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地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而死亡。
杀虫单系贵州省化工研究所创制的杀虫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的类似物,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有同翅目害虫(稻飞虱)和鳞翅目害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上述吡虫啉、杀虫单两种杀虫剂如单独施用均不能完全防治水稻害虫之目的。
将吡虫啉与杀虫单混配对防治水稻的主要害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三化螟、甘蔗绵蚜虫、柑橘潜叶蛾、蔬菜蚜虫等害虫效果显著。该发明可用于防治水稻、甘蔗、果树、蔬菜等作物的害虫,且植保成本较低。
目前,我国农药市场现存剂型主要有可湿性粉剂、乳油等,这些剂型大多存在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对人员安全性差,对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在施药过程中,存在使用计量不易掌握,药效较差,农药利用率低,对农业生态及其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农药残留问题较为严重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单·吡虫啉水分散性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贮运方便、崩解速度快、在水中分散均匀、使用方便、无毒无污染,农药残留时间短的杀虫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杀虫单·吡虫啉水分散性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主要组分及比例如下:
杀虫单 5-50%
吡虫啉 5-50%
润湿剂 3-6%
分散剂 3-6%
润滑剂 3-25%
酸性泡腾剂 1-10%
碱性泡腾片 1-10%
粘结剂 0.5-5%
稀释剂 补足100%
泡腾片剂形状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剂,每片重量计为:0.5g-5g;取泡腾片剂1-5片加水至1000-3000倍喷雾。
本发明所述润湿剂为:烷基硫酸钠、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吐温-60、吐温-80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甲醛缩合物、亚硫酸纸浆固体干固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酸性泡腾剂为:无水柠檬酸、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碱性泡腾剂为: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粘合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润滑剂为:聚乙二醇、滑石粉、硬脂酸镁、烷基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稀释剂为: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杀虫单·吡虫啉水分散性泡腾片剂及其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按权利要求1将制备工艺中的原药、稀释剂、润湿剂、分散剂进行准确剂量后,混合搅拌均匀,采取气流粉碎的方法,粉碎到500目-1000目的细粉后包装;
(2)将制备工艺中的泡腾剂、润滑剂等采取机械粉碎的方法,粉碎到100目-200目的细粉后,分别单独包装;
(3)将将制备工艺中的原药、稀释剂、润湿剂、分散剂,按权利要求1配方即定的酸、碱泡腾片比例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相应配方量的酸、碱泡腾片,分别在混合搅拌机中搅拌15-40分钟,使其均匀,加入提前定量配制好的粘合剂,再进行混合15-30分钟,分别制得酸性软材和碱性软材;
(4)将酸性软材和碱性软材分别置入制粒机中制粒,然后在40℃-50℃干燥至水分小于2%,经20目筛整粒后,分别密封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军民,未经李军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6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膳食纤维的除腥方法
- 下一篇:蝇蛆孵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