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浮旋分耦合工艺中的气泡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6584.X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义勇;季林红;田尚云;朱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中远造船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英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浮旋分 耦合 工艺 中的 气泡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浮旋分耦合分离工艺中的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气浮旋分耦合分离工艺中,为了形成轻相常需要在混合液中通入 气泡,气泡的尺寸与待分离颗粒尺寸接近则分离效果越好,例如对于分离海 水中10-100微米的藻类颗粒则需要通入10-100微米尺寸的气泡分离效果最 好,与混合液的混合就越充分,分离效率也就越高。现有技术中,大多是在 旋分器的器壁上加多孔材料,使得充入的压缩空气通过该多孔材料进入旋分 器,于是在旋分器壁上产生气泡进行气浮旋分分离工艺,由于旋分分离的速 度较快,以至于气浮所需要的气泡与混合液充分结合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 在旋分器的器壁上产生的气泡也不够均匀微细,因此,气浮效果不好,另外, 这种发泡装置不易反冲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浮和反 冲洗效果好的气浮旋分耦合分离工艺中的气泡发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气浮旋分耦合分离工艺中的气泡发生器, 它包括外管和微孔膜管,外管上设有充气接口,微孔膜管插入外管中并与外 管密封连接,在微孔膜管与外管之间构成一环形腔室,其与微孔膜管的管腔 通过微孔膜管管壁上的微孔连通,充气接口与环形空腔相通。
微孔膜管和外管之间的密封连接结构可以是这样的:包括两个管接头, 每个管接头上包括一段管子,其管道与微孔膜管相对且两者管径相当,该管 接头的与微孔膜管相邻的一端的管口端面上设有突起的内环,其上设有环形 凹槽与微孔膜管的端口相匹配,使得微孔膜管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管接头 的所述凹槽中固定,在管接头设置内环的一端沿径向延设有法兰盘,与之相 匹配地,在外管的两端设有法兰盘与管接头上的法兰盘对应,在外管和管接 头相邻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元件,通过螺栓固联管接头和外管上的法兰盘。
为了方便本气泡发生器在管路系统中的连接,在管接头的两个外端管子 上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
所述管接头的孔径与微孔膜管的孔径差值为5-10mm。这样可尽量减小水 流阻力。
外管与微孔膜管之间的环形腔室间隙可为5-50毫米。
微孔膜管管壁上的微孔的孔径可在0.1-1微米,其管壁厚度可为5-30毫 米。
本发明得到的气浮旋分耦合分离工艺中的气泡发生器,结构简单、紧凑, 拆装方便,压缩空气通过微孔膜管上的微孔,分割微细气泡效果好,因此, 气浮效果好,另外,本气泡发生器反冲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其中,1:外管,1a:法兰盘,2:充气接口,3:微孔膜管,4:环形空 腔,5:接头管,51:内螺纹或外螺纹,52:环形槽,6:密封圈,7:液流入 口,8:气液混合出口,9:接头管上法兰盘,10:进水管路,11:控制阀, 12:出水管路,13:旋分器,14:水泵,15:混合器,16:空压机,17充气 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气浮旋分耦合分离工艺中的气泡发生器,它包 括外管1、微孔膜管3,外管1上设有充气接口2,微孔膜管3插入外管1中 并与外管1密封连接,微孔膜管3与外管1之间构成一环形空腔4,其与微孔 膜管3的管腔通过微孔膜管管壁上的微孔连通,充气接口2与环形空腔4相 通。
微孔膜管3和外管1之间的密封连接结构是:包括两个管接头5,其包括 一段管子,其管道与微孔膜管3相对且两者管径相当,管接头5的与微孔膜 管3相邻的一端的管口端面上设有突起的内环,其上设有环形凹槽52与微孔 膜管3的端口相匹配,使得微孔膜管3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管接头5的凹 槽52中固定,在管接头5设置内环的一端沿径向延设有法兰盘9,与之相匹 配地,在外管1的两端设有法兰盘1a与管接头上的法兰盘9对应,在外管和 管接头相邻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圈6,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固联管接头和外 管上的法兰盘。在管接头5的外端口上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51用于与水泵或 混合器连接。
外管1与微孔膜管3之间的间隙可为5-50毫米;该间隙是容纳压缩气体 的空间,间隙过小会使微孔管内产生气泡的尺寸和分布不均匀。
微孔膜管3上的孔径可在0.1-1微米,其管壁厚度可为5-3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中远造船工业公司,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中远造船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6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