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户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的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6743.6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3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尚勇;史双宁;张小欣;杨赞;赵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L2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国良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户 mimo 系统 下行 信号 发射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户MIMO系 统中下行链路的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将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 的服务质量,系统容量将大幅度提高。而可供无线通信使用的无线频 谱资源有限,因此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必须设法提高频谱利用率。多 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正适应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要求,近年 来得到迅猛的发展。MIMO系统是指在发射端通过多个发射天线发送 信号,在接收端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 MIMO系统能够获得空间分集和复用增益,无需耗费额外的功率和带 宽而能够大幅增加系统容量,且能够显著提高传输链路质量。因此, MIMO系统适用于高传输速率的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
目前,单用户的MIMO系统研究已经日趋成熟,研究已经从点 对点的单用户系统扩展到点对多点的多用户MIMO系统 (MU-MIMO)。例如,实际的无线局域网(WLAN)以及蜂窝MIMO 系统通常是一个基站与多个移动台同时通信,移动台有一根或多根天 线,基站则具有多根天线。多用户的多天线配置带来许多好处:多天 线具有的分集增益可以提高误比特率性能,多天线的复用增益令多用 户的信道和速率区域扩大,多天线同样可以带来方向性增益从空间上 区分用户从而消除用户间的干扰。
现有技术的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分解 为四个部分:预编码模块用于利用信道估计结果对在下行链路系统的 基站发射机中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全向发射天线模块将对整个空间的 用户全向发射信号;接收天线阵列模块用于不同的用户各自利用全向 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解编码模块用于不同的用户将接收的信号 进行解调和解编码。
在基站发射端,各个天线单元独立地向空间全向范围内发射信 号。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大多数基站天线架设位置较高, 一般都高于附近建筑物的高度,在天线附近的信道环境不存在均匀分 布散射体,因此,对于特定的用户,其到达基站的信号通常不是全向 的,而是分布在有限方向范围内的单一信号或簇信号。同样,对于基 站发射端,在某一时段内,只需要对特定方向范围内的用户接收端发 射信号。但目前的MIMO系统并未考虑上述情况,基站发射端全向 天线的使用会导致高的发射能量,用户接收端也会接收到基站发送给 其它用户的较强的干扰信号,降低了用户接收机的信干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 的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基站发射端各个天 线单元独立地向空间全向范围内发射信号,从而造成发射能量高、用 户接收机的信干比低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多用户MIMO系 统中下行链路的信号发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产生发送给 各个用户的信号sj(n),j=1,2,...,K,K为系统中的总用户数目;根 据信道估计结果及发射天线单元的空间响应,对信号sj(n)进行预编 码;利用用户发送给基站的信号波的到达方向范围Φ以及用户与基站 的距离D,对所发送的信号进行空间响应控制;利用空间响应可调的 发射天线单元将信号发射到信道中。
其中,一个空间响应可调的天线单元由含有多个阵元的微型天线 阵来实现。
其中,在所述产生发送给各个用户的信号sj(n)的步骤中,具体 包括:第i个天线由含有Li个阵元的微型天线阵来实现,其中i=1,2,..., M,M为发射天线的个数。
其中,在所述对信号sj(n)进行预编码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在 下行链路系统的基站发射机中,根据信道响应及M个发射天线单元 的空间响应,对信号sj(n)进行预编码得到信号si,kj(n),其中i=1,..., M,k=1,...,Li,M为基站发射天线单元的个数,Li为第i个天线单元 中的微型天线阵的阵元个数。
其中,在所述对所发送的信号进行空间响应控制的步骤中,具体 包括:确定每个天线单元的每个阵元上信号的加权系数;用所述加权 系数对发射信号进行加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6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