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Gamma分布的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7021.2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孙进平;洪文;胡睿;张耀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6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新华;徐开翟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维 gamma 分布 sar 图像 变化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SAR图像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二维Gamma分布的SAR图像变化检测方 法。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本身是一种利用微波感知的主动式传感 器,它不受天气、光照等条件限制,可对感兴趣目标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侦察;此外,由 于微波具有一定的穿透探测能力,可以探测到一定深度地表下的或是其他经过伪装或掩盖的 目标,这使得SAR在目标探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杂波较强的环境中,单一的CFAR目标检测技术受到了较大的制约。随着高分辨、短 周期重复观测等技术走向成熟,变化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于目标检测的变化检 测技术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了在大场景中检测出人造目标,像元级的直接比较检测 法是比较可行且可靠的一类方法,即直接比较同一位置上不同时相的像元特征值来检测变化, 通常先通过数学变换的方式产生差异图像,再对差异图像进行阈值化处理,从中提取变化区 域。
在这类变化检测方法中,较常用的基于一维分布模型的图像差值法或比值法虽然简单易 行,但是无法充分利用不同时相图像数据的相关性;而在利用二维分布模型的检测方法中, 基于二维Gaussian分布的杂波抑制变化检测法虽然利用图像相关性进行杂波抑制,但是SAR 图像一般并不是简单地服从Gaussian分布,因此这种方法存在着分布模型的拟合精度问题; 而基于二维Gamma分布的相关系数变化检测法,虽然利用了拟合精度较高的分布模型,但 是仅利用相关系数作为判决依据,难以设定合理的检测阈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二维Gamma分布 的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拟合精度较高的二维Gamma分布模型改善算法的检 测性能;根据Newman-Pearson准则构造似然比统计量抑制杂波,减小背景图像强散射区域中 虚警目标的产生;同时,利用CFAR对抑制杂波后的图像进行归一化,阈值设置简单快捷。
本发明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二维Gamma分布的SAR图像 变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二维Gamma分布为基础,构造似然比统计量抑制杂波,并通 过CFAR归一化设置检测阈值并进行形态学处理,从而在大场景中检测出人造目标,其具体 步骤如下:
(1)根据输入的SAR待测图像和参考图像数据,利用矩估计法估计二维Gamma分布的 参数;
(2)根据Neyman-Pearson准则构造似然比统计量,在二维Gamma分布的基础上利用图 像数据相关性进行杂波抑制,得到杂波抑制后的图像;
(3)对杂波抑制后的图像进行CFAR归一化,并设定全局阈值将图像二值化,得到初步 的检测结果;
(4)对检测后得到的二值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计数滤波及目标聚类,进一步消除孤立 虚警点,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
所述的步骤(4)中,为进一步消孤立虚警点,首先对二值化的检测结果进行腐蚀膨胀操 作;再根据目标尺寸大小与SAR图像分辨率进行计数滤波;最后再进行目标聚类,得到最终 的检测结果;
所述的步骤(2)中,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杂波抑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