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双方媒体流发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7189.3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3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初;陈绍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孟建勇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视频 监控 系统 双方 媒体 发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双方媒体流的发送方法,尤其是 当监控双方均使用专用网络地址时,两者使用P2P模式进行媒体流发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监控系统越来越多地被用在安全防范、远 程监控、远程教学、远程会议、远程演示、社区服务等领域,并发挥着重大的 作用。目前,在大多数单位和地方已经实现了通过传输视频或音频来进行实时 监控的系统,譬如在一些安装了相应监控系统的写字楼,或者一些具有很好安 全管理系统的生活小区,甚至是一些私人住宅内等。
其中由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终端监控设备摄像头自身的处理能力有限, 一般仅能支持一路视频,所以在多个用户同时对其进行监控时一般采用媒体 服务器转发模式。而当仅一个用户对其进行监控时,为了节约服务器资源, 并规避转发中的延时,则会尽量采用P2P模式来传输媒体流。即将媒体流直 接从网络摄像机终端传递到用户的客户端,不经过媒体服务器转发。
当监控双方有一方以上具有公网地址时,两者间建立P2P模式的方法比 较简单。但由于对公用地址的注册费用以及隐藏系统内部网络结构从而降低 内部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等方面的考虑。系统通常只注册少量公用地址,其 系统内部则使用专用地址,当需要使用公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换时,则通过网 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将专用地址转换为公用地址。 这样,两者间P2P模式的建立就会相对比较复杂。也可以说,当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中的监控双方都处于NAT后时,两者间就较难建立P2P模式,这样, 也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性能。
因此,业界亟待提出一种可用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监控双方都处于 NAT后时,两者建立P2P模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监控 双方都处于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以下简称NAT)后时, 有效的在两者间建立连接的方法,以进行后续的两者间的媒体流的发送和接收。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监 控双方都处于NAT后时,有效的在两者间以P2P媒体流发送模式进行两者间媒 体流发送的方法,以便高效的进行两者间的媒体流的发送和接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中客户端和终端摄像装置间的媒体流发送方法,其中客户端和终端摄 像装置的网络地址均为处于NAT后的专用地址,其包括有以下步骤。客户 端通过自己的NAT向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代理服务器发送信息,其包括有 其自身的专用地址及其经过NAT转换后的公用地址。终端摄像装置通过NAT 向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代理服务器发送信息,其也包括有其自身的专用地址 及其经过NAT转换后的公用地址。代理服务器将收到的监控双方的包括有 各自专用地址和公用地址的网络地址信息发送给另一方。客户端通过NAT 向接收到的终端摄像装置的公用地址发送信息。终端摄像装置通过公用地址 及专用地址分别向接收到的客户端的公用地址及专用地址发送探测信息。当 终端摄像装置的专用地址发送给客户端专用地址的探测信息先到达时,则监 控双方使用专用地址建立P2P媒体流发送模式。当专用地址发送的探测信息 不能到达,而终端摄像装置通过公用地址发送给客户端公用地址的探测信息 到达时,则监控双方使用公用地址建立P2P媒体流发送模式。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监控双方向代理服务器发送的包括 有自身专用地址和公用地址的信息是以UDP协议格式定义的。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客户端通过公用地址向终端摄像装 置的公用地址发送的探测信息是以UDP协议格式定义的。
进一步的,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其中终端摄像装置通过公用地址及专用 地址分别向客户端的公用地址及专用地址发送的探测信息,是以UDP协议格 式定义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清洁功能的差速变速器
- 下一篇:对电石渣进行预烘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