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渗透浓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7315.5 | 申请日: | 2009-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1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秦丽娟;杜秋平;展斌;王之峰;马海波;赵生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华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4;C02F1/28;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深度 处理 工艺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对反渗透浓水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的工艺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的废水处理系统,往往是采用常规的生化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 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容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都已被生物降解,而残留在水中的 污染物,往往是不容易被生物降解或不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 物可以通过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来检测。所谓化学 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 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 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是各种有机物,即不容 易被分解的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烯烃类化合物、胺类和一 些碳氮化合物、碳环、杂环的芳香族化合物,硫化物、磷化物、醇、醛、醚及 碳氢化合物等等。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 少的指标,即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为了降低COD的指标,近年来随着反渗透膜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不断降 低,使反渗透技术在废水回用及水的深度处理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必须注意的是,反渗透技术并不能消除或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它只是将 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转移和浓缩,于是便形成了反渗透浓水。目前对反渗 透浓水的处理方式是深井注射、喷灌或排入海洋或潮水,但这此处理方式都存 在对土壤、海水有污染的问题,同时成本处理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反渗透浓水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 工艺及其装置。
本发明中反渗透浓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是将输出直接排放的反渗透浓水再 次输入内置有生物活性炭的处理装置中,在所述反渗透浓水输入所述内置有生 物活性炭的处理装置后在所述处理装置的曝气栅处投加5-50毫克每升反渗透浓 水的臭氧;所述臭氧在所述处理装置内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 氢氧自由基,由所述氢氧自由基对反渗透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 经臭氧处理后的反渗透浓水再经过生物活性碳的进一步吸附和生物降解从所述 处理装置直接输出。
所述反渗透浓水在所述处理装置内的停留时间为1.5-3小时。
本发明中反渗透浓水的深度处理装置包括有底座、过滤筒体、反洗装置, 在所述过滤筒体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底座设置有进出水管,所述过滤筒体 通过法兰与所述底座的顶部连接,并在所述法兰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承载所 述活性炭的过滤板,在所述过滤筒体接近所述底座的部位设置有用于输入5-50 毫克每升反渗透浓水的臭氧的曝气栅;所述反洗装置包括有设在所述过滤筒体 顶部的反洗出水槽、反洗出水管及设在所述底座上的反洗气管。
所述曝气栅包括有曝气管及分布在所述曝气管两侧的曝气支管,在所述曝 气支管上开设有多个与垂直线呈现45度角分布的曝气孔。
所述过滤板的过滤孔中设置有长柄滤头。
本发明中反渗透浓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及其装置借助于过滤筒体底部的曝气 栅曝入臭氧,利用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氢氧自由基作为 氧化中间产物来对反渗透浓水中不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形成便于活性炭吸附 的中间氧化物,甚至彻底的转化为无害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等,同时曝入 的臭氧能改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官能团等表面特性,增强了生物活性 炭床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吸附性能,提高了COD的去除率,降低COD值,完全 可以达到现有我国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反渗透浓水的深度处理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曝气栅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滤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臭氧的分解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反渗透浓水的深度处理装置为一生物活性炭装置, 包括有底座1、过滤筒体2、反洗装置,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华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华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3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包渣线喷补料
- 下一篇:利用低温低压蒸汽进行海水淡化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