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3-二异丙基-2-氰基丁二酸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7779.6 | 申请日: | 200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谢伦嘉;田宇;冯再兴;赵思源;亢宇;孙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55/22 | 分类号: | C07C255/22;C07C253/30;C07C55/02;C07C51/09;C07C51/08;C07C51/38;C07C69/34;C07C6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基 氰基丁二酸二酯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2,3-二异丙基-2-氰基- 丁二酸二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以其作为中间体在制备2,3-二异丙基 琥珀酸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寻找理想的给电子体化合物一直是新型聚丙烯催化剂研究的热点。 现有文献CN1313869A公开了2,3-二烃基琥珀酸二酯类化合物作为催化 剂组分之一,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的制备。其中,2,3-二异丙基 琥珀酸二酯是一种特别优选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该系列琥珀酸二酯为 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内给电子体,改进了催化剂对烯烃聚合物的相对 分子质量分布、等规度和低聚物含量的控制能力。采用这种催化剂,既 能提高产品的抗冲击强度,同时又能保持弯曲模量;或者在提高弯曲模 量(弯曲摸量高于2100MPa)的同时又保持冲击强度;甚至可以做到二 者同时提高。据报道(当代石油化工,2003,11(10),4-11),用这种 以琥珀酸二酯为给电子体的新型丙烯聚合催化剂生产的抗冲共聚物具有 平衡的刚性和冲击性能,比老牌号高20%~30%。
CN1313869A文献还公开了2,3-二烃基琥珀酸二酯的合成方法,包 括酯化、烷基化、还原、氧化偶合和SN2偶合,以及它们的组合(参见 该专利文献中的表A)。但是,该专利文献没有具体说明2,3-二异丙基琥 珀酸二酯的合成方法(参见该专利文献中的表A和表1中的实施例序号: 10~11、19~21)。
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CN1313869A文献所述的氧化偶合或酯化方法 较适宜制备2,3-二异丙基琥珀酸酯。以2-烃基乙酸酯为原料,按引用的 现有文献方法氧化偶合方法制备2,3-二烃基琥珀酸酯,其中实施例18说 明了戊酸乙酯在二异丙基氨基锂和TiCl4作用下氧化偶合得到2,3-二丙 基琥珀酸二乙酯。但是现有技术合成2,3-二烷基琥珀酸二酯方法较为困 难。大多需要使用通过危险物品正丁基锂制备的二异丙基氨基锂 (LDA),而且温度要求是-70℃。所以不宜实现工业化。CN1313869A 文献还公开了2,3-二环己基琥珀酸二乙酯实施例22,它可以通过2,3-二 苯基琥珀酸的酯化反应和将苯基还原成环己基的反应来制备。虽然由 2,3-二烃基琥珀酸按现有技术的酯化方法可以制备2,3-二烃基琥珀酸二 酯,但是CN1313869A文献没有公开2,3-二苯基琥珀酸的具体制备方法 (参见该专利文献中的表A),也没有公开2,3-二异丙基琥珀酸的具体制 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2,3-二异丙基-2-氰基丁二酸二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 用,以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该化合物作为中间体,开辟了一条新的2,3- 二异丙基琥珀酸二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避免使用危险物品正丁基锂 制备的二异丙基氨基锂(LDA)和-70℃下的低温操作,使得2,3-二异丙 基琥珀酸二酯作为聚丙烯催化剂的内给电子体容易实现工业化。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2,3-二异丙基-2-氰基丁二酸 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使得该类化合物用于工业化生产2,3-二异丙 基琥珀酸,这有利于商业化生产2,3-二异丙基琥珀酸酯,并作为内给电 子体化合物用于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的制备。
本发明一种具有通式(I)的2,3-二异丙基-2-氰基丁二酸二酯类化合 物的制备方法:
其中,R1、R2可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直链的C1~C20烷基、支链的C1~ C20烷基、C3~C20环烷基、C4~C20烷基环烷基、C4~C20环烷基烷基、 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C7~C20芳烷基,优选C1~C8烷基,以 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或异丁基为更佳。最好选自下列化合物:2,3- 二异丙基-2-二氰基丁二酸二甲酯或2,3-二异丙基-2-二氰基丁二酸二乙 酯。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