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天线接口实现TD格式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7871.2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郭长旺;候彦龙;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16 | 分类号: | H04J3/16;H04W28/12;H04W28/22;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天线 接口 实现 td 格式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天线接口AIF实现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TD格式数据传输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步骤:
根据TD标准的载波缓冲需求,设定所述AIF接口的随机存储器RAM区 的组织形式,所述设定所述AIF接口的随机存储器RAM区的组织形式包括:
对应于8根天线数据,RAM区按照以16个A*C为单位分为8块,每块 为4码片,且在一个16A*C中,将其中前4个码片中的每个码片中的前32 个字符确定为存储区,将剩余的32个字符确定为空闲区,其中A表示天线, C表示载波,A*C表示天线乘以载波得到的数据量;对应于天线数据为常规 业务数据的情况,在前12个码片中,部分占用前4个码片,空余其他8个码 片;对应于功率池数据,部分使用前8个码片,空余其他4个码片;
以及,
设定传输上下行数据的时隙;
数据传输步骤:
下行数据传输:在下行时隙将天线缓冲区的数据按照AIF接口的RAM区 的组织形式存储进Outbound Ram区;
上行数据传输:在上行时隙将Inbound Ram区的数据按照其存储的顺序 依次读出,并存储进天线缓冲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事件产生步骤:每隔同步事件的发生间隔T产生一次所述AIF接口 的同步事件,T+t=12码片,其中,t为预测的空口延迟时间;
所述下行数据传输和上行数据传输是按照依据所述AIF接口的同步事件 进行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还包括: 确定上行时隙为空闲时隙,在所述空闲时隙传输零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还包括: 确定下行时隙为空闲时隙,在所述空闲时隙传输零数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双增强型直接内存 访问EDMA通道,并确定由其中一个EDMA通道传输实际数据,由另一个 EDMA在空闲时隙传输零数据。
6.一种基于天线接口AIF实现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TD格式数据传输的 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缓冲区、增强型直接内存访问单元和AIF接 口,其中:
所述天线缓冲区用于存储天线数据;
所述AIF接口的组织形式符合TD标准的载波缓冲需求,用于当Outbound Ram中存储有数据时,对所述数据处理后发送到链路上,以及,对链路上的 数据进行处理后存储进Inbound Ram;
所述AIF接口的组织形式符合TD标准的载波缓冲需求包括:所述设定 所述AIF接口的随机存储器RAM区的组织形式为:对应于8根天线数据, RAM区按照以16个A*C为单位分为8块,每块为4码片,且在一个16A*C 中,将其中前4个码片中的每个码片中的前32个字符确定为存储区,将剩余 的32个字符确定为空闲区,其中A表示天线,C表示载波,A*C表示天线乘 以载波得到的数据量;对应于天线数据为常规业务数据的情况,在前12个码 片中,部分占用前4个码片,空余其他8个码片;对应于功率池数据,部分 使用前8个码片,空余其他4个码片;
所述增强型直接内存访问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时隙进行数据搬移,具体为: 在下行时隙将天线缓冲区的数据按照AIF接口的RAM区的组织形式存储进 Outbound Ram区,以及,在上行时隙将Inbound Ram区的数据按照其存储的 顺序依次读出,并存储进所述天线缓冲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事件触发单元,用于:每隔同步事件的发生间隔T产生一次所述AIF 接口的同步事件,T+t=12码,其中,t为预测的空口延迟时间;
所述增强型直接内存访问单元进行数据搬移的操作是依据所述AIF接口 的同步事件进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8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