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8413.0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魏杉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捆绑 是否 可用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方法 及装置。
背景技术
链路捆绑是一种将多条链路(以太链路、POS链路等)捆绑成一个逻辑链 路以提升带宽、提高可靠性的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将一个系统上的多条链路 绑定到一个逻辑链路,该逻辑链路称为聚合器,其下属的链路称为成员链路。 聚合器向上层网络设备提供链路层的报文处理服务,屏蔽掉具体的物理端口。 在发送报文时,上层网络设备只需要将报文发送给聚合器,由聚合器按照一定 原则将报文分发给其下属的某个成员链路,由成员链路将报文发出。成员链路 接收到报文后,会将报文交给聚合器统一处理,由聚合器负责向上层网络设备 传递报文。
当系统接收到报文时,它首先要判断此时捆绑链路的状态是否可用来发送 报文,如果此时捆绑链路状态为不可用,则应将该报文从别的链路端口转发出 去。
目前,关于相同速率链路捆绑和不同速率链路捆绑已有很多成果。但现有 成果主要集中在成员链路负载分担算法方面。
关于捆绑链路的状态判定,一般是根据可用成员链路的数量是否超过某个 预设的阈值来确定,该方法有两种缺陷:第一,没有考虑成员链路的带宽可能 不同;第二,没有考虑捆绑链路中的实际流量。
现举例说明上述缺陷,假设捆绑链路由三条成员链路组成,如图1所示, 成员链路的带宽分别是链路A GE、链路B 100M、链路C 10GE。如果将阈值 设为2,当某一时刻A、B都不可用时,根据现有的判定方法,由于可用成员 链路数<2,所以判定该捆绑链路为不可用;但实际情况是,如果链路C中的流 量不到8.9G,此时即使将A、B的流量全部分到C链路上,该捆绑链路的工作 状态还是正常的。另外一种情况是,成员链路A和B都可用,但C不可用, 此时,可用成员链路数不小于设定的阈值2,因此应判定该捆绑链路可用,并 应把C链路上的流量全部经由A、B转发,当流量较大时,A、B可能无法转 发所有流量,进而引起链路拥塞和丢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方法,用以提高判断捆 绑链路是否可用的准确性,该方法包括:
确定捆绑链路中有成员链路的可用状态发生改变;
根据当前流量对所述捆绑链路总带宽的占用,确定所述捆绑链路是否可 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装置,用以提高判断 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准确性,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捆绑链路中有成员链路的可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流量对所述捆绑链路总带宽的占用,确定所 述捆绑链路是否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捆绑链路中有成员链路的可用状态发生改变后,即 由不可用变为可用,或由可用变为不可用,进行所述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判断, 判断前提是捆绑链路中有成员链路的可用状态发生改变,判断时依据当前流量 对所述捆绑链路总带宽的占用,不仅能够提高判断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准确 性,而且,由于各成员链路速率的不同并不影响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判断依据: 当前流量对捆绑链路总带宽的占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对不同速率成 员链路组成的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判断,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捆绑链路中成员链路的组成及各自带宽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总带宽的当前可用值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 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总带宽的当前利用率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 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流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方法, 所述方法能够提高判断捆绑链路是否可用的准确性,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201、确定捆绑链路中有成员链路的可用状态发生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84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网合一型网关
- 下一篇:一种监测数据的可用度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