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检测硅纳米晶形态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78556.1 申请日: 2009-02-25
公开(公告)号: CN101813624A 公开(公告)日: 2010-08-25
发明(设计)人: 刘明;王永;王琴;杨潇楠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21/55 分类号: G01N21/55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周国城
地址: 100029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在线 检测 纳米 晶形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晶颗粒检测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测量单色 光反射率的变化在线检测硅纳米晶形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1967年,贝尔实验室的D.Kahng和S.M.Sze提出了浮栅结构的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以来,基于栅堆叠的MOSFET结构的浮栅半导体 存储器就在容量、成本和功耗上以占有极大的优势取代了之前长期使用的 磁存储器。在此基础上,日本东芝公司在1984年成功提出了Flash存储器 的概念,目前Flash存储器是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市场上的主流器件, 但是随着微电子技术节点不断向前推进,工艺线宽将进一步减小,基于浮 栅结构的传统Flash器件正在遭遇严重的技术难点,主要原因是由于隧穿 介质层的持续减薄,漏电现象越发严重,严重限制了Flash器件的可缩小 化,导致浮栅存储器件的密度难以提升。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有 两种。一种革命式方案,就是采用完全不同存储机理和结构的存储介质, 如RRAM,FeRAM,PCRAM等;另外一种改进型方案,就是在现有非易 失性浮栅存储器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浮栅存储介质,如Nitride,纳米晶等 等。对于前一种方案,由于采用两端式存储结构,存储单元占用芯片的面 积会大幅减少,密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但是在这种方案当中,有的与传统 CMOS工艺的兼容性不是很高,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步骤,有的存储机理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目前还不是很成熟。而对于第二种方案,采用氮 化硅,非金属纳米晶,几乎与传统CMOS工艺完全兼容,甚至不需要增加 额外的光刻模板,对于目前65nm以下的非易失性浮栅存储器领域,有着 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对于纳米晶颗粒的检测,特别是硅纳米晶形态的在线检测缺少一 种准确可靠的方法。目前分析纳米晶的形态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高精度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检测。

SEM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 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电子束入射角有关,也就是说与样品的表面 结构有关,因此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次级电子的多少来检测表面形态。TEM 的工作原理是以电子束透过样品,经过减薄的样品聚焦与放大后所产生的 物像来检测表明表面形态。

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破片分析,周期长,成本也较高,而且这两种方 法主要在于检测单个纳米晶的形态,对于尺寸大小不一的纳米晶很难快速 统计出平均值,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扫描电镜 对硅片进行破片分析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测量单色光反射率的变化在线 检测硅纳米晶形态的方法,以实现对硅纳米晶形态的在线快速检测。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检测硅纳米晶形态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

步骤1:准备若干片硅片作为衬底,在该各衬底表面分别生长一隧穿 介质层;

步骤2:用稀释氢氟酸处理各衬底表面,再用LPCVD的方法在该各 衬底表面分别生长一层硅纳米晶,形成多个纳米晶硅片;

步骤3:利用波长为365nm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入射至该多个纳米晶 硅片表面,由于表面材料和形貌的不同,反射光强必然会发生变化,记录 各种生长时间的纳米晶硅片的反射率,建立生长时间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式;

步骤4:将以上多个纳米晶硅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破片分析, 确定不同生长时间纳米晶的形态,建立不同纳米晶形态与生长时间的关系 式;

步骤5:将多个纳米晶硅片不同形态与反射率对应起来,建立相应的 关系式,从而根据反射率来确定生长的纳米晶形态。

上述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隧穿介质层为SiO2或Si3N4

上述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在各衬底表面分别生长一层硅纳米晶,在 各衬底表面的生长时间从1分钟开始,依次相差0.5分钟。

上述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波长为365nm的单色光是由在线膜厚检测 设备产生的,或者是用分光镜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并且构成 连续的可见光光谱,然后截取波长为365nm附近极窄的一段光谱作为该单 色光。

上述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入射光的光斑面积为2.7μm×2.7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8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