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水溶性液态硅酸”肥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79037.7 申请日: 2009-03-04
公开(公告)号: CN101823910A 公开(公告)日: 2010-09-08
发明(设计)人: 赵春生;洪乃志;龚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美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C05C3/00;C05D1/02;C05C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1301 北京市顺义区***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型 水溶性 液态 硅酸 肥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水溶性液态硅酸”肥料,特别是一种可对植物叶面喷施且吸收速度快的硅肥。

背景技术

“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作物种植难题。植物缺硅可使作物早衰与腐烂,导致植株基部秸秆软弱,并使作物导管的刚性降低。我国土地抽样测量表明:全国有10亿亩左右的耕地缺硅,每年需要3000-3500万吨硅肥。世界硅肥应用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硅肥研究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氮磷钾肥料的推广应用比国外晚。在国内外植物营养界,早就有“中国华北地区不缺硅”的学术“定论”,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人对华北土壤的有效硅含量作过系统的实验。河南省硅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蔡德龙带领研究人员在黄淮海地区提取样品后发现:中国华北土壤碱性确实较高,但有效硅含量并不高,有的地方甚至比南方一些地区还要低,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流域有效硅的含量在百万分之十以下。我国在测土配方中也把是否缺少二氧化硅作为技术标准。

面对国内外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硅肥以无毒、无腐蚀、不变质、不流失、无公害等特性成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高效优质肥料。硅还能提高植物对磷肥的吸收率,硅肥是一种新型肥料,被国际土壤界列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

硅肥施入土壤后能为植物提供硅养分,提高土壤中有效硅的供应水平。属碱性物质,兼有提高土壤pH值的作用。多用作基肥。田间施用的硅肥主要是含硅酸盐的工业废渣。施用硅肥的效果与土壤中硅的含量和形态有关。土壤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虽然占土壤重量的20%~80%,但绝大部分呈结晶态,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有效硅,即能溶于pH值为4的醋酸缓冲液的硅,其含量因土壤的成土母质类型而异。凡成土母质中含易风化矿物多的土壤有效硅含量较高;发育于花岗岩、石英砂岩、凝灰岩风化物上的土壤含硅量较低;质地较轻、土层较薄、淋溶强烈、酸性较强以及有机肥料用量少的土壤,其有效硅含量也低。缺硅的水稻土多为低pH或砂质土壤。水稻茎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不及茎叶干重的10%时,即可视为缺硅,需要施用硅肥。

另外,目前的硅肥的弊端在于:常规的硅肥需要施用在土壤中,施入土壤中的硅肥又会有大部分硅会被土壤固定,转化为不可为植物所吸收的硅,产生大量的浪费情况。硅肥的种类分缓效硅肥和水溶性高效硅素化肥两大类。缓效硅肥是利用铁钢渣、黄磷熔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或硅矿石,经粗加工磨细过筛制成硅肥,是含硅酸钙为主的枸溶性矿物肥料。每亩施用40-10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水溶性高效硅肥主要成份是硅酸钠,含水溶性SiO250%以上,每亩施用5kg,可作基肥、追肥和叶面肥使用。谷壳与稻草也是硅的主要来源。水稻吸收的硅素大多集中在稻草和稻壳中。稻草腐解出的二氧化硅能维持硅的收支平衡,代替硅肥。实施稻草还田,可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或消除水稻土壤供硅不足。

现有工艺中的缓效性硅肥施用量大,起效慢,硅元素容易被土壤固定,高效硅素化肥施用量小,每亩施用5kg,容易产生施肥不均现象,另外也只能对硅元素进行补充而不能对其它元素进行补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稻草还田的方法是一种保持生态平衡的操作方法,但还入田里的稻草需要粉碎,从而增加成本及工作量,没有经过粉碎的稻草腐解慢,且会对种植作业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所含的硅元素均为水溶性硅,可以直接溶于水中,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施用在植物叶面上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从而起到速效作用,同时也不会产生硅元素的浪费现象。另外本发明除硅元素以外还含有氮、钾及钼酸铵、硼等微量元素,除促进硅的补充外,仍然能够提供植物其它养分,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水溶性液态硅酸”肥料,它由钼酸铵,氢氧化钾,硼砂,硅酸,水,尿素组成,并按照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钼酸铵1-30g,氢氧化钾1-20kg,硼砂0.1-10kg,硅酸400-500kg,水1-100kg,尿素1-100kg。

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含有大量的硅元素、一定量的氮、钾及中微量元素,可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要求,并促进植物丰收高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美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美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