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9756.9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军;郝郑平;梁燕;何炽;胡琴;田华;豆宝娟;麻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86;B01J20/20;B01J20/02;B01J20/34;B01D53/62;B01D53/72;B01D53/70;A61L9/014;F24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和一氧化碳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车厢空气污染和大气层污 染的重要污染物,吸附和催化是处理这两类污染物常用的两种技术。对于吸附 技术,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常用热风吹脱再生,但是由于 活性炭着火点低,热风吹脱过程中常引起着火。同时,热风吹脱过程中,需要 外源性热源将空气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出口气的温度比较高,能源的利用率往 往比较低。对于催化净化法,也需要用外源性热源将催化床或者含污染物的空 气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同样存在比较耗能的问题。石墨的着火点比较高,而且 导电性能较好。在本发明中,多孔石墨化碳被用于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或者催 化氧化,而且利用这两类材料能够导电的特点,通过直接向这两类材料中通入 电流使其升温来实现吸附剂的再生或者催化剂的活化,具有安全和节能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室内空气、车厢空气或工业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或 一氧化碳污染物的技术与方法,其核心在于受污染空气与装填在反应器内的具 有导电性的填料接触而实现净化,所使用的填料为多孔石墨化碳吸附剂,或者 是多孔石墨化碳负载的金属催化剂,通过使填料通电升温来实现吸附剂的再生 或者催化剂的活化。
操作过程如下:
将两个或多个电源的电极置于反应器内。在电极之间的空间内填充多孔石 墨化碳材料,或者填充多孔石墨化碳负载的催化剂。在反应器进气口前连接空 气流动动力系统。
可通过吸附过程或者催化过程实现受污染空气的净化。
在吸附过程中,先断开电极与电源之间的连接,保持反应器处于室温状态, 通过空气流动动力系统,将含挥发性有机物或者一氧化碳的污染空气穿过反应 器,使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在多孔填料上。吸附饱和后,用导气管将反应器的出 口端连接至室外,或者连接至焚烧炉等销毁设备,然后将电极与电源接通,使 填料通电升温,实现其再生。
在催化过程中,将电极与电源接通,使催化剂填料通电升温,实现催化剂 活化,通过空气流动动力系统,将含挥发性有机物或者一氧化碳的污染空气穿 过反应器,在填料催化剂上发生氧化反应而消除。
如上所述的方法,多孔石墨化碳的着火点在350℃以上。
如上所述的方法,催化剂活性组分为铂、钯、金、银、钴、铜、锰、铬、 铁、钛、锆、铈、镧、钨、钒、锡、钼金属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如上所述的方法,对于在较低温度下水汽吸附引起的催化剂失活,可通过 通电升温来实现催化剂再生。
如上所述的方法,挥发性有机物指的是甲醛、乙醛、丙酮、丁酮、氯代苯、 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氯代甲烷、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萘、乙醚、甲 醚、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
如上所述的方法,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或者交流电源。
附图说明
图1为空气净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净化流程如图1所示。反应器内填充多孔石墨化碳吸附剂(比表面积370平 方米/克,孔体积0.5毫升/克,颗粒大小40-60目),装填量为500毫升。空气 中的污染物为甲苯,浓度约200毫克/立方米。风机空气动力系统使受污染空气 以5升/分钟的速度通入反应器,10天之内,出口气中甲苯浓度不超过0.2毫克 /立方米。10天后,将反应器出口端连接至室外,或者与焚烧炉相连,并开动风 机空气动力系统,将电源调节至一定电压,使多孔石墨化碳吸附剂通电升温至 120℃,15分钟即可实现其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