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栅驱动电压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9907.0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3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金亨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1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驱动 电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栅驱动电压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能够改善GATEPCBless液晶显示器中发生的Y-Block现象的液晶显示器栅驱动电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由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构成。其中,背光模组向液晶面板提供平面光。液晶面板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液晶层构成。液晶层是向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注入液晶而得的。
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栅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以下简称TFT)、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线等。其中,栅线、数据线及公共电极线统称为信号线。栅线和公共电极线横向设置在基板上,数据线纵向设置在基板之上,栅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处设置有TFT。TFT为有源开关元件,由栅电极、栅绝缘层、有源层、TFT沟道、源电极、漏电极以及钝化层等构成。栅电极与栅线连接或一体成型;源电极与数据线连接或一体成型;漏电极与像素电极一般通过钝化层过孔连接。当栅线中输入导通电压时,有源层导电,数据线的数据信号可从源电极经TFT沟道到达漏电极,最终输入至像素电极之内。像素电极得到信号后与公共电极(与公共电极线连接)形成用于驱动液晶转动的电场。
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器驱动装置包括背光模组驱动电路(BLUController)、时序控制电路(Timing Controller)、栅驱动电路(GataDrivers)及数据驱动电路(Data Drivers)等。
现如今,液晶显示器的轻薄化及成本降低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随着液晶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无栅驱动印刷电路板的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GATE PCBless LCD)。GATE PCBless LCD中原来需要用栅驱动集成电路板传输的信号通过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电路图形来进行传输,即将栅驱动电路刻画在了阵列基板上,因此不需要单独配置栅驱动集成电路板,达到了降低成本和轻薄化的目的。
GATE PCBless LCD通过源驱动电路板来向栅驱动电路输出驱动栅线所需的截止电压(以下简称为Voff)和导通电压(以下简称Von),以及公共电极线所需的公共电压(以下简称Vcom)。由于连接源驱动电路板和栅驱动电路的阵列基板上的走线(Line On Glass,简称LOG)电阻的影响,传输至各栅驱动电路(每个栅驱动电路各负责向一条栅线传输信号)的Voff之间以及传输至各公共电极线的Vcom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由于阵列基板的数据线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存储电容,栅线及数据线之间形成寄生电容,因此,Vcom和Voff受到数据线信号的影响发生一定的畸变(ripple),且Vcom和Voff受到的畸变程度和波形相似。这种Vcom和Voff的偏差及畸变在第一栅驱动电路和第二栅驱动电路之间最为明显。这是因为流经第一栅驱动电路和第二栅驱动电路的电流的量最大,由此而引起的电压的降低也最大的缘故。但是,栅线的Von由于持续时间短,故不受偏差及畸变的影响,每个栅驱动电路输出的Von都差不多,比较稳定。
图1为现有的GATE PCBless LCD中Voff的波形图。
图1中的实线a和a’为第一栅驱动电路的Voff的波形,虚线b和b’为第二栅驱动电路的Voff的波形,其中a和b表示正极性数据信号(DATA Positive)时的Voff波形,a’和b’表示负极性数据信号(DATA Negative)时的Voff波形。如图1所示,GATE PCBless LCD的栅驱动电路越往后(即第一栅驱动电路至第n栅驱动电路)则Voff的偏差及畸变越严重。
由于各栅驱动电路的Von稳定而Voff发生偏差及畸变,因此各栅驱动电路的Von与Voff之差也会不同。Von与Voff之差称之为ΔVg,ΔVg是影响像素电极充电的重要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