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电流同步过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0633.7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武守远;戴朝波;王宇红;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01;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电流 同步 处理 方法 | ||
1.一种线路电流同步过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控制过零点作为晶闸管的触发基准,所述 控制过零点是以某测量过零点为初始值,在前一个控制过零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确定后一 个控制过零点,前后两个控制过零点的时间差由用来模拟系统频率的测量过零点间隔的平 均值T和用来实时跟踪线路电流同步过零的控制过零点的修正量ΔT这两部分组成,用下 式表示:
C+(k+1)=(C+k)+T+ΔT
其中,k为非零自然数,代表控制过零点的编号,C+k为第k个控制过零点,C+(k+1)为第 k+1个控制过零点;
其中,用来模拟系统频率的测量过零点间隔的平均值T的计算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测量过零点,求出多个测量过零点的间隔时间TM1、TM2和TM3...;
(2)对上一步所得的多个测量过零点的间隔时间用第一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该第一低通 滤波器的输出为测量过零点的平均间隔时间T;
其中,用来实时跟踪线路电流同步过零的控制过零点的修正量ΔT的计算依次包括以下步 骤:
(1)控制过零点的初始值C+0取为测量过零点M+0,即C+0=M+0;
(2)控制过零点的修正量ΔT的初始值设为零,定义ΔMC+k为第k个测量过零点处的差值, 即M+k和C+k的时间差,令ΔMC+k的初始值为零,即ΔMC+1=0;
(3)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C+(k+1)=(C+k)+T+ΔT
(M+k)-[C+(k-1)]-T=ΔMC+k
[M+(k+1)]-(C+k)-T=ΔMC+(k+1)
其中,k为非零自然数,M+k为第k个测量过零点;C+k为第k个控制过零点,ΔMC+k为 第k个测量过零点处的差值,即M+k和C+k的时间差;
(4)对步骤(3)所得的ΔMC+k和ΔMC+(k+1)用第二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该第二低通 滤波器的输出为控制过零点的修正量ΔT;
(5)判断线路是否发生故障,如果发生故障则令控制过零点直接跟踪测量过零点,否则, 重复步骤(3)-(4)计算所有的控制过零点;
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低通滤波器具有如下特性:
(1)低通滤波器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来实现,或使用类似低通滤波的传递环节来实现;
(2)第一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相对较低,第二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相对较高;
(3)第一低通滤波器输入量的个数应根据实际算法要求确定,用相邻两个测量过零点的间 隔时间TMk、TM(k+1)作为输入,或用相邻三个或者更多测量过零点的间隔时间作为输入;
(4)第二低通滤波器输入量的个数应根据实际算法要求确定,用相邻两个测量过零点处的 差值ΔMC+k和ΔMC+(k+1)作为输入,或用相邻三个或者更多测量过零点处的差值作 为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06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