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硫酸还原菌抑制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80730.6 申请日: 2009-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1843242A 公开(公告)日: 2010-09-29
发明(设计)人: 杨江 申请(专利权)人: 杨江
主分类号: A01N31/16 分类号: A01N31/16;A01P1/00;C02F1/5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96 北京市海淀区***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型 硫酸 还原 抑制剂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工业水包括油田,炼油,造纸,冷却水的硫酸还原菌的控制方法。工业污水中含各种细菌,其中在无氧的环境下易形成硫酸还原菌,进而细菌繁产生H2S。H2S可进一步分布进入水,油和天然气中。污水中微量H2S就会产生及其难闻的如臭鸡蛋的味道。而含H2S的石油,天然气商业价值降低,因为炼油除去硫会增加生产成本。此外,H2S为有毒气体会给人员造成危害,对水生物也会产生危害。硫酸还原菌还会产生固体沉积物,沉降于表面,造成金属腐蚀穿孔,如果其发生于油管或油罐,泄漏的石油会污染环境,天然气管道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需要控制细菌的繁殖。控制减少硫酸还原菌的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去除硫酸盐,紫外线辐射,电解活性离子灭菌,竞争性细菌如氮还原菌竞争营养物排斥硫酸还原菌的繁殖,但其竞争性细菌也会产生腐蚀性产物,因此这些在工业中都不实用。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如醛类,季铵盐类,其毒性大,对水生物如鱼,虾等毒性尤为大。在工业污水中控制硫酸盐还原菌,通常做法的是向水中在一定时间内(2到4小时)分段投加大量的杀菌剂。这种杀菌方法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百分之百地杀死所有的硫酸盐还原菌,因为这种方法不能改变细菌生存的环境,在一段时间之后细菌将会重新进行生长繁殖,问题仍然会出现。杀菌剂通常一到二周加一次来控制硫酸盐还原菌细菌生长。“杀菌剂”,顾名思义,对生物细胞有杀伤,致命作用,现场应用时要十分小心,减少对环境和人的接触危害。并且杀菌剂不针对特定一种细菌如硫酸还原菌,也会对如民用污水厂其他细菌有影响。

本发明是一种毒性低的细菌抑制剂。可应用在工业污水处理上使用。当加入管道,或流动体系,它在生物膜上形成一层薄膜,然后慢慢释放。它参与细菌代谢过程,它不是杀死菌剂,而是阻断其繁殖过程,即电子转移过程受阻,使其不能产生腺苷三磷酸,因此不能还原硫酸盐,而不能产生H2S。因而,阻止SRB细菌繁殖,减小细菌在中的浓度。

美国专利5,385,842阐述了一种单一蒽类化合物用于抑制细菌。美国专利6,743,440阐述了多环芳烃抑制反刍动物的甲烷产生。在水生物48小时毒性实验显示其毒性阀值(LC50)为3000ppm,相比之下戊二醛为24,季铵盐为0.6生物浓度研究显示鲫鱼生物浓度系数(BCF)为25-50。作为衡量标准,生物浓度系数(BCF)小于100的都是低生物积累类。

本发明是由生物润湿渗透剂与多环芳烃羟基化合物组成的。我们出乎意料的发现生物润湿渗透剂不仅可以增加抑菌剂的效果,还可增加对生物膜的渗透。

生物润湿渗透剂可由脂肪醇烷氧基化合物可为脂肪醇乙氧基,丙氧基或混合的嵌段共聚物,脂肪醇碳链为4到12,烷氧基聚合度为1-20,是低泡性的生物润湿渗透剂。还可由两性离子化合物包括2-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N-烷基二甲基甜菜碱,N-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等组成,其烷基碳链为4到12。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生物润湿渗透剂可有效的渗透到油表面覆盖的微生物里,促进多环芳烃羟基化合物的渗透扩散。

多环芳烃羟基化合物包括如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j)荧蒽、二苯并(a,h)蒽,蒽醌,氯代蒽醌,氯代蒽醌酸,蒽二酚,蒽四酚,蒽八酚等。生物润湿渗透剂还可以使蒽醌,蒽二酚从溶液中沉降时形成更小的纳米颗粒,其颗粒小于900纳米,更有效的渗透到细胞膜里。

多环芳烃的浓度是1-50ppm,也可用量高达1000ppm.生物润湿渗透剂的浓度是1-30ppm或100ppm。

多环芳烃羟基化合物以固体纳米颗粒沉积附著于细菌膜表面,在强碱(pH>12)环境中,它也可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水中。而实际应用时,环境水多为中性介质,因此其以颗粒形式存在。

实际应用时,是通过间歇式高浓度冲击加药于流动的管道体系中的,如每2周加入活性量为0.1%的本产品在处理水体系中接触半小时以上,可有效抑制硫酸还原菌生长。

实施例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新,本发明给出下述几个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并不是用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制成以下组分的细菌抑制剂:

(A).10% 1-氯代蒽二酚钠的水溶液。

(B).10% 1-氯代蒽二酚钠的水溶液,1%异辛醇聚氧丙烯(5)聚氧乙烯(10)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江,未经杨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0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