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分发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0825.8 | 申请日: | 200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朱衍波;张军;谭锡荆;李大伟;刘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地址: | 100191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器 数据链 电报 分发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通信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分级寻址以实现多点投递的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分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公司如何使用地空数据通信系统,进行航班运行控制及为航班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服务,是民航通信领域当前关注的热点。
随着空地数据链通信业务在航空公司应用不断深化,航空公司越来越多的业务部门需要使用不同类别的数据链电报,以获取各自所需的数据。如:航空公司的配载平衡部门主要关注数据链电报中的仓单报文、回复报文等;机务部门主要关注发动机报文、辅助动力装置(Auxiliary PowerUnit,简称APU)报文等;航务部门主要关注航务报文,如飞机位置报文、飞机状态报文等等。图1为现有技术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分发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航空公司的所有报文通常通过边缘网关进行集中接收,之后,转报中心再将接收的报文分发给不同的业务部门,以满足不同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
由于航空器下传的数据链电报数量较多,转报中心进行数据链电报分发的工作量较大,且现有技术没有数据链电报分发的有效方法,因此数据链电报分发的可靠性和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分发方法和装置,以提高数据链电报多点投递的可靠性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分发方法,包括:
确定接收的数据链电报的传输通道;
获取与所述传输通道对应的报文寻址规则信息,并根据所述报文寻址规则信息提取所述数据链电报的特征参数;
将提取的所述特征参数,与所述报文寻址规则信息包括的报文寻址规则进行比较运算;
在运算结果为所述特征参数与所述报文寻址规则匹配时,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发送所述数据链电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分发装置,包括:
传输通道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的数据链电报的传输通道;
特征参数提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传输通道对应的报文寻址规则信息,并根据所述报文寻址规则信息提取所述数据链电报的特征参数;
寻址运算模块,用于将提取的所述特征参数,与所述报文寻址规则信息包括的报文寻址规则进行比较运算;
发送模块,用于在运算结果为所述特征参数与所述报文寻址规则匹配时,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发送所述数据链电报。
本发明可根据实际需求预设各种报文寻址规则,通过提取报文中的特征参数,并将特征参数与不同的寻址规则进行比较运算,因此可满足对航空器下传的不同类型的数据链电报多点投递的需求,有效保证了数据链电报多点投递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数据链电报分发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分发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分发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字符串提取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报文特征提取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报文寻址运算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报文寻址分发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分发装置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航空器下传数据链电报的分发方法实施例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1、确定接收的数据链电报的传输通道。
传输通道即为用于进行数据链电报分发的汇聚节点与需要接收报文的业务应用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08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