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1275.1 | 申请日: | 200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泉洞;李越秀;李越峰;林明琼;智少玲;李树豪;覃辛华;杨家桂;王崇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泉洞;李越秀 |
主分类号: | B66F7/00 | 分类号: | B66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支撑 移动 架车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拆装和维修轨道交通车辆的架车机,尤其是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
背景技术
地下架车机适合拆装和维修不摘钩的成组车厢,它结构复杂,造价高,还需建筑一系列大体量地坑。地上架车机主要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单节车厢拆装和维修,它结构简单,造价低。某些场合要求用结构简单造价低的地上架车机拆装和维修不摘钩的成组车厢,但是现有的地上架车机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地上架车机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架车机支撑的下底面设置具有耐挤压性能的前部弹性支撑垫、中部弹性支撑垫和后部弹性支撑垫。这种弹性支撑垫用以平衡在举升不摘钩的成组车厢时可能产生的意外水平力。这种意外水平力产生的力度和几率会随举升不摘钩的成组车厢数量增加而加大。此力会损伤架车机的架车支架结构,对架车机的作业安全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危害。
本发明4个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组成1套单车架车机,举升1节车厢;多套单车架车机可以组成多车架车机,举升多节不摘钩的成组车厢。
本发明的1套单车架车机可单独作为汽车地上移动升降机用以拆装和维修汽车。
本发明采取具有机动性的移动架车机结构形式。采用气垫盘作为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从而简化了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并省却了结构复杂的伸缩架车臂。气垫盘在平整光滑的气垫运行地面上移动。气垫移动的最大优点是运行阻力小、转弯半径为零、可向任意方向移动,从而使架车机移动省力对位灵活。
本发明采用螺杆升降结构,由“三合一”减速机驱动提升螺杆转动,通过承载螺母带动顶升滑车升降,顶升滑车的顶升支托举升车厢的车体,实现车厢转向架的拆装和维修。提升螺杆具有单头公制梯形螺纹,并有自锁功能。提升螺杆上端吊挂在减速机支座的调心滚柱止推轴承上,顶升滑车通过其另一个调心滚柱止推轴承吊挂在提升螺杆下端的承载螺母上。这种上、下双调心吊挂结构改善了提升螺杆在升降导向中的受力状态。
提升螺杆具有安全螺母,保证承载螺母过度磨损、破裂、螺杆螺纹破坏时的设备安全。提升螺杆具有密封罩。
“三合一”减速机通过弹性联合器实现与机座的弹性连接,传递扭矩。
顶升滑车除主导向轮和导向挡杆外还具有侧向导轮导向,提高了架车机侧向水平力的承载能力。
每个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具有吊耳,便于自身安装和维修时吊运。
成套或成组的架车机由电控装置完成架车自动控制。采用脉冲发生器和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架车单元的同步升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可组成单车架车机举升1节车厢和多车架车机举升多节不摘钩的成组车厢;采用气垫盘作为架车单元的行走机构,运行阻力小、转弯半径为零、可向任意方向移动,从而使架车机移动省力对位灵活;省却了结构复杂的伸缩架车臂;简化了机构,降低了造价。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所示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架一节车厢的单车架车机的主示意图;
图2为图1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一个架车单元沿N向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示弹性支撑移动架车机架三节车厢的三车架车机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电控装置;
2-左侧气垫运行地面;
3-弹性支撑移动架车单元;
4-被架升车厢车体;
5-车厢转向架;
6-前部弹性支撑垫;
7-气垫盘;
8-中部弹性支撑垫;
9-架车支架;
10-右侧气垫运行地面;
11-后部弹性支撑垫;
12-提升螺杆;
13-导向轮;
14-顶升支托;
15-导向挡杆;
16-顶升滑车;
17-侧向导论;
18-吊耳;
19-弹性联合器;
20-“三合一”减速机;
21-脉冲发生器;
22-提升螺杆密封罩;
23-安全螺母;
24-承载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泉洞;李越秀,未经李泉洞;李越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1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