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器及主动防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1498.8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高;李红旗;陈懿夫;何红太;裴冠荣;王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H02K7/116;H02P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输电 线路 主动 防振器 方法 | ||
1.一种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器,其特征在于,该主动防振器包括壳体、电源、控制电路、电机、传动机构、防振执行机构,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将该防振器固定在导线上的固定件,所述控制电路、电机、传动机构设置于壳体内,并由该电源提供电能,该控制电路控制电机的动作,电机通过该传动机构带动防振执行机构动作而改变重心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步进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主动轮以及由该主动轮带动的第一、第二从动轮,所述防振执行机构包括第一、第二重锤,且所述第一、第二重锤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固定杆固定于对应的第一、第二从动齿轮,以随对应的从动齿轮转动;该控制电路控制该步进电机的正转、反转、停转动作,该步进电机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由所述主动轮带动第一、第二从动轮转动,进而改变两个重锤的重心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重锤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防振器还包括应变测量装置,该应变测量装置实时监测该导线微风振动的微应变并传送到控制电路,由该控制电路根据微风振动的情况实时控制步进电机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及功率驱动电路,该应变测量装置连接到该控制器,将监测到的微风振动的微应变信号输出至该控制器,该控制器对微应变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输出控制信号至功率驱动电路,从而控制该步进电机的动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以软件或硬件实现的脉冲分配器,该控制器通过该脉冲分配器连接到该功率驱动电路,该脉冲分配器将控制器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经过逻辑组合转换成为各相绕组通、断电的时序逻辑信号,使步进电机按确定的方式工作。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防振器包括高压抽能装置,以从输电线路获得电能。
8.一种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方法,其包括:
步骤a:应变测量装置监测导线微风振动的微应变,并将监测到的微应变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
步骤b:该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的微应变信号控制防振执行机构动作,以抑制导线微风振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振执行机构包括两个重锤;步骤b中,该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的微应变信号控制一步进电机动作,再由该步进电机带动一主动轮转动一定角度,并带动二从动轮转动一定角度,使得与各从动轮固定的重锤重心位置升降变化,抑制导线微风振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功率驱动电路,所述步骤b中,该控制电路接到微应变信号后,该控制器对微应变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微风振动加速度,并根据该加速度输出控制信号至功率驱动电路,通过该功率驱动电路控制该步进电机的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还包括以软件或硬件形式存在的脉冲分配单元,该控制电路接到微应变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微风振动的加速度变化,并根据该加速度输出控制脉冲信号,该脉冲分配单元将控制器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经过逻辑组合转换成为各相绕组通、断电的时序逻辑信号,使步进电机按确定的方式工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架空输电线路主动防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防振方法是利用高压抽能装置从输电线路获得所需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14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功率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谐振腔与波导的耦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