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检测用引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82127.1 申请日: 2009-04-14
公开(公告)号: CN101532057A 公开(公告)日: 2009-09-16
发明(设计)人: 孙强正;王艺婷;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C12R1/01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 健
地址: 1022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痢疾杆菌 血清 检测 引物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检测用引物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使用所述引物进行单重扩增以用于鉴定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

背景技术

福氏痢疾杆菌(S.flexneri)是发展中国家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Wang,X.Y.et al.Trend and disease burden of bacillary dysentery in China(1991-2000).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4,561-568,(2006)),每年全球大约有2百万人感染,导致65万人死亡(W.H.O.Research prioritiesfor diarrhoeal disease vaccines:memorandom from a WHO meeting.Bull.W.H.O. 69,667-676(1991))。在我国,福氏痢疾发病数占全国痢疾感染的2/3以上,是重要的致病菌(http://www.moh.gov.cn)。

福氏痢疾杆菌菌体外膜脂多糖(LPS)O抗原是痢疾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也是宿主针对痢疾杆菌感染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作用靶位。根据O抗原的不同,福氏痢疾杆菌分为Fx、Fy、F1a、F1b、F1c、F2a、F2b、F3a、F3b、F4a、F4b、F5a、F5b、Fxb(关于该血清型的命名存在争议,Pryamukhina等人在1988年将其命名为F4c(Pryamukhina,N.S.&Khomenko,N.A. Suggestion to supplement Shigella flexneri classification scheme with thesubserovar Shigella fle

目前,鉴定福氏痢疾杆菌及其它群痢疾杆菌的血清型主要采用免疫动物的抗血清与分离菌株进行玻片凝集反应,根据免疫凝集结果进行判定(Edwards,P.R.,and W.H.Ewing.Identification of Enterobacteriaceae.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Minneapolis,Minn,126-131(1972))。尽管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诊断系统已经建立(Ewing,W.H.Edwards and Ewing′sidentification of Enterobacteriaceae,.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lnc,NewYork.4th ed.,,135-172(1986)),而且多种商业化诊断血清亦广泛应用,但是仍有具有诸多不足(Evins,G.M.,Gheesling,L.L.&Tauxe,R.V.Qualityof commercially produced Shigella serogrouping and serotyping antisera.J ClinMicrobiol 26,438-442(1988)),如:样品需要进行预培养和分离单菌落,延长了诊断周期;血清反应受细菌培养条件和生长状态影响;部分血清型间存在交叉反应,导致错误判读;结果判定通过肉眼观察,具有个体主观性。因此,寻找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的分子标识,发展基于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鉴定方法,对于及时、准确鉴定病原菌血清型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寻找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的分子标识,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检测用引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引物的应用,具体包括其在检测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检测用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引物扩增检测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检测用制剂如试剂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2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