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时同步接收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2172.7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潘磊;李峰;郑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洪;霍育栋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时 同步 接收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N(Pseudorandom Noise,伪随机)序列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定时同步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OFDM技术已经在通信装置中成功应用,并且被选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调制解调技术。但是,由于OFDM系统对定时偏差比较敏感,时隙同步和符号同步如果存在误差,会对整个装置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利用各种同步算法来准确获取同步信息以消除同步误差。
在很多OFDM系统中的定时同步算法都需要进行粗同步和细同步,具体来说,先要对输入信号做延时自相关计算,并根据相关计算结果判断达到一峰值后,以该位置开始接受数据同时将接收到的数据与本地预存的PN序列做本地互相关运算,其处理步骤较繁琐。另外,如果该PN序列较长时,在进行延时自相关计算时,需要在本地缓存的数据也较多,在进行本地互相关运算时候需要在本地存储的PN序列也较长,导致存储量大,进行同步的运算量也大。
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一直存在基于PN的OFDM系统进行定时同步接收时,需要存储的数据量较多,运算量大,运算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定时同步接收方法及其装置,应用于基于PN序列的OFDM系统的定时同步,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定时同步时运算量大,占用存储空间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定时同步接收方法,包含步骤:
持续接收并缓存输入信号,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做延时为一个PN序列时长的延时自相关运算,滑动计算一预置的相关时长内的相关值和能量值,并做相关值与能量值的归一化运算,以得到归一化的相关值;所述预置的相关时长不大于一个PN序列的时长与最大多径延时之差;
判断所述得到的归一化的相关值是否满足大于一相关峰阈值且所述得到的归一化相关值与相对其一段第一时长前得到的归一化的相关值之差是否满足小于一相关峰斜率阈值,如果均满足,则对输入信号进行时域至频域的转换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最大多径延时是通过采集大量样本进行统计的方式来获取的;
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预置的相关时长。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预置的相关时长的1/8。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在做相关值与能量值的归一化运算时,先分别对相关值和能量值进行取模方运算,然后再相除,以得到归一化的相关值。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在做相关值与能量值的归一化运算之前,还对相关值和能量值分别进行均值滤波处理;或者在做相关值与能量值的归一化运算之后,还对得到的归一化的相关值做均值滤波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相关峰阈值是根据允许接入的最小信噪比来设置的,用以判断得到的归一化的相关值是否达到峰值,从而判断是否捕获到足够多的有用信号;
所述相关峰斜率阈值是根据设定的接收机收到数据的能量需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来设定的,用以判断得到的归一化的相关值是否形成一平台,从而判断最后一径是否到来。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在判断出所述得到的归一化的相关值大于一相关峰阈值且所述得到的归一化相关值与相对其一段时长前得到的归一化的相关值之差小于一相关峰斜率阈值时,先延时一段时间,然后再对输入信号进行时域至频域的转换处理;所述延时的时间根据设定的接收机收到数据的能量需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来设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定时同步接收装置,包含依次相连的接收模块、时域同步模块和频域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输入信号后发送给所述时域同步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2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