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结构体和填埋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3491.X | 申请日: | 200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9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琪;董路;黄启飞;岳波;黄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B1/00 | 分类号: | B09B1/00;B09B5/00;B09B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城市生活 垃圾 结构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改进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结构体,其包括如下构造:
铺设在地基土上的粘土衬垫;
铺设在所述粘土衬垫上的聚合物膜;
铺设在聚合物膜上的土工布,和
铺设在土工布上的渗滤液导排层,在所述渗滤液导排层中埋设有渗滤液导排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导排管的末端与大气连通,所述渗滤液导排管还分别与开孔的水平和垂直导气管相连接,并且所述水平和垂直的导气管以及用于保护所述水平和垂直的导气管的石笼均伸出垃圾填埋体外,与大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结构体,其中所述开孔的水平和垂直导气管的直径控制在10~30cm,所述开孔的孔径为12~16mm,开孔的间距为6~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结构体,其中所述石笼的直径在50~10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结构体,其中所述渗滤液导排管也开有孔,并且所述孔的孔径为12~16mm,孔的间距为6~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结构体,其中填埋单元基底保持1%~3%的坡度,同时渗滤液导排管、水平导气管和石笼铺设时均控制1%~3%的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结构体,其中所述水平导气管之间以及垂直导气管之间的间距分别为10~1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结构体,其中垃圾填埋的压实密度为500~750kg/m3,孔隙率为25~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结构体,其中填埋单元层厚度在3~4m的范围内,垃圾填埋场的设计高度为15~2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结构体,其中还包括对填埋垃圾体进行终场覆盖的毛细防渗格栅。
10.一种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方法,所述填埋处理方法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结构体,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使填埋场的渗滤液导排管末端、水平和垂直的导气管的末端以及石笼分别与大气连通,填埋垃圾体发酵导致填埋体内外产生温差,外界大气在“烟囱效应”的驱动下通过渗滤液收集系统和竖直井进入垃圾层,进而使填埋场表层、集水管附近、竖直井和导排管周围处于好氧状态,而远离上述区域则处于厌氧状态,在好氧与厌氧区域之间则形成相应的缺氧区域;以及
填埋场垃圾填埋体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好氧和厌氧分解方式降解垃圾中的有机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349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