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温控LED软管灯在审
申请号: | 200910084143.4 | 申请日: | 200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15/02;F21V5/08;F21V23/00;F21V23/02;H05B37/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温控 led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显示的应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温控的 LED软管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广泛应用的LED软管灯,其普遍为:以三种颜色的发光 二极管R、G、B(R为红色发光二极管、B为蓝色发光二极管、G为绿色 发光二极管),作为一个发光点的基本单元,即一个像素,并通过塑封、灌 胶形成一个软管灯。然后以R、G、B软管灯为基本单元,组合成图案实现 夜景装饰,或者组成LED显示屏来完成显示功能。
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另外现有的软管灯由于LED灯体固定、密封在塑性材料内部,首先, 容易带来散热不良问题,局部过热,造成安全隐患;其次,灯体一旦损坏, 无法修复,只能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温 控的LED软管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温控的LED软管灯,包括透光灯管、柔性内肠、散光层、灯 体、自动温控电路;
所述透光灯管密封性包裹在所述柔性内肠外部;
所述柔性内肠内部设置有贯通空腔;
所述散光层填充在所述柔性内肠与所述灯体之间的空腔部分;
所述灯体置于所述柔性内肠空腔内部;
所述灯体包括:柔性PCB板,设置在柔性PCB板上的LED发光单元, 包括至少一个LED灯,和设置在柔性PCB板上控制LED发光单元发光的 芯片;
所述芯片中至少包括一个驱动芯片;
所述驱动芯片,包括一外接电阻输入端和至少一驱动输出端,所述外 接电阻输入端用于设置输出电流,所述驱动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LED发光 单元发光;
所述自动温控电路包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一限流电阻,所述热 敏电阻和限流电阻串连连接在所述外接电阻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热敏电 阻和所述限流电阻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热敏电阻的居里点为50摄氏度至80摄氏度。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热敏电阻的居里点为60摄氏度。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限流电阻采用阻值为100Ω-700Ω的电阻器。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透光灯管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透光灯管 延伸的凸棱,所述柔性内肠外部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柔性内肠延伸的与所 述凸棱大小配合的凹槽,所述凸棱和所述凹槽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透光灯管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透光灯管 延伸的凹槽,所述柔性内肠外部设有至少一条沿所述柔性内肠延伸的与所 述凹槽大小配合的凸棱,所述凸棱和所述凹槽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LED软管灯,在所述贯通空腔外壁沿纵向设置一直线切口。
所述的LED软管灯,在所述贯通空腔外壁沿纵向设置一曲线切口。
所述的LED软管灯,所述切口两个接合面处设置固定接合部件。
所述的LED软管灯,每一所述驱动输出端分别连接并控制一个LED灯。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升高,驱动输出端的驱动电流随之下降, 缓解软管灯温度升高,能够实现软管灯自动温控功能。
2、采用居里点为50℃-80℃的热敏电阻,在软管灯温度低于50℃ -80℃时,热敏电阻阻值恒定,输出驱动电流不会变化,软管灯能够稳定 工作,在软管灯温度升高到50℃-80℃以上时,热敏电阻阻值显著升高, 驱动电流显著降低,软管灯温度随之降低或者不再继续升高。
3、实现单灯亮度控制,方便对各灯点的亮度进行校正,实现更好的白 平衡效果。
4、软管灯内部设置空腔,满足散热需要,空腔外壁设置切口,并且在 软管灯内出现故障时,可以将其拆开进行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软管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软管灯的灯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阻值-温度变化曲线;
图4是本发明软管灯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软管灯柔性内肠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软管灯柔性内肠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软管灯柔性内肠切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41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调节剂的噻唑衍生物
- 下一篇:含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