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归属组网中环路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节点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4581.0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37 | 分类号: | H04L12/437;H04L12/56;H04L12/2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归属 组网 环路 故障 处理 方法 节点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技 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归属组网中环路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RRPP是一个专门应用于以太网环的链路层协议。它在以太网环完整时能 够防止数据环路引起的广播风暴,而当以太网环上一条链路断开时能迅速恢复 环网上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路。以下简单介绍RRPP中的相关概念。
RRPP环:一个环形连接的以太网网络拓扑称为一个RRPP环,本文中 将RRPP环简称为“环”。RRPP环分为主环和子环。一个RRPP域可以包含 多个RRPP环,但只能有一个主环,其它均为子环。每个环都有以下两种状 态:
1)健康状态:整个环网的物理链路是连通的;
2)断裂状态:环网中某处物理链路断开。
节点:RRPP环上的每台设备都称为一个节点。节点角色由用户的配置来 决定,分为下列几种:
1)主节点:每个环上有且仅有一个主节点。主节点是环网状态主动检测 机制的发起者,也是网络拓扑发生改变后执行操作的决策者。
2)传输节点:主环上除主节点以外的其它所有节点,以及子环上除主节 点、子环与主环相交节点以外的其它所有节点都为传输节点。传输节点负责监 测自己的直连RRPP链路的状态,并把链路变化通知主节点,然后由主节点 来决策如何处理。
3)边缘节点:同时位于主环和子环上的节点。是一种特殊的传输节点, 它在主环上是传输节点,而在子环上则是边缘节点。
4)辅助边缘节点:同时位于主环和子环上的节点。也是一种特殊的传输 节点,它在主环上是传输节点,而在子环上则是辅助边缘节点。辅助边缘节点 与边缘节点成对使用,用于检测主环完整性和进行环路预防。
主端口和副端口:主节点和传输节点各自有两个端口接入RRPP环,其 中一个为主端口,另一个为副端口。端口的角色由用户的配置来决定。
主节点的主端口和副端口在功能上有所区别:主节点的主端口用来发送环 路探测报文,副端口用来接收环路探测报文。当RRPP环处于健康状态时, 主节点的副端口在逻辑上阻塞数据VLAN(即阻塞数据报文),只允许控制 VLAN的报文(即RRPP协议报文)通过;当RRPP环处于断裂(Failed)状 态时,主节点的副端口将解除数据VLAN的阻塞状态,转发数据VLAN的报 文。传输节点的主端口和副端口在功能上没有区别,都用于RRPP环上协议 报文和数据报文的传输。
公共端口和边缘端口:公共端口是边缘节点和辅助边缘节点上接入主环的 端口,即边缘节点和辅助边缘节点分别在主环上配置的两个端口。边缘端口是 边缘节点和辅助边缘节点上只接入子环的端口。
以下介绍常用的几种类型的RRPP协议报文:
Hello报文:链路状态探测报文,由主节点发起,用于对网络进行环路完 整性检测;
Edge-Hello报文:SRPT状态探测报文,由边缘节点发起,对边缘节点与 辅助边缘节点之间的主环链路进行检测;
Major-Fault报文:主环故障报文,由辅助边缘节点发起,在边缘节点和 辅助边缘节点之间主环链路不连通时通知边缘节点主环链路故障;
Common-Flush-FDB报文:环网故障刷新FDB报文,由主节点发起,在 RRPP环迁移到断裂状态时通知传输节点更新各自MAC表项和ARP/ND表 项;
Complete-Flush-FDB报文:环网恢复刷新FDB报文,由主节点发起,在 RRPP环迁移到健康状态时通知传输节点更新各自MAC表项和ARP/ND表 项,同时通知传输节点解除临时阻塞端口的阻塞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4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