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GPS系统进行单向传输时延测试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4687.0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0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风波;宋建立;黄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荣达千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8 | 分类号: | H04B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李贺香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gps 系统 进行 单向 传输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传输时延测量,尤其涉及一种利用GPS系统进行单向传输时延测试的方 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传输网络建设,光纤传输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点对点线状结构,逐步发展为具有 自愈功能的环状结构。在环状结构当中,任意两点之间可能存在着多个通达路由。由于不同 路由存在着:传输经过的路径长度不同、中间转接设备数量不同、各种设备的固有延时不同 等差异,最终表现为两点之间的上下行可能存在比较显著的时延差(可能达到几十毫秒)。 某些业务对传输时延敏感(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信号的传输时延要求小于5毫秒),特别对 上下行时延差有严格要求的(电力系统要求时延差值不能大于不大于200微秒)。如何保证 信号传输路由的一致,时延差满足业务要求,是使用这些业务的客户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目前在通信测试领域,针对传输时延测量,仅有环回测试一种方式。环回测试只能测量 到上下行时延的总和(环路时延),并不能确定上下行时延的具体数值,即单个传输方向上 的时延。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单向时延进行测试,并得到具体时延数值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GPS系统进行单向传输时延测试的方法,包括:
第一步、根据需要测试的最大时延,选择设置GPS秒脉冲输出间隔;
第二步、在两个测试地点连接好测试仪表,;
第三步、发送端的测试仪表在GPS接收模块输出的秒脉冲信号触发下,发送特征码序列;
第四步、接收端的测试仪表持续监测接收信号,一旦检测到特征码序列立即启动计数器 开始计数,以光纤传输系统提供信号提取时钟来计数;
第五步、接收端定时器在GPS接收模块输出的秒脉冲信号触发下停止计数;
第六步、通过计算得到测量的单向时延:
单向时延t1=GPS秒脉冲输出间隔T-计数器定时间t2,
计数器定时间t2=定时器计数值/信号传输速率。
本发明利用GPS系统进行单向传输时延测试的方法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步、根据需要测试的最大时延,选择设置GPS秒脉冲输出间隔;
第二步、在两个测试地点连接好测试仪表;
第三步、发送端在GPS接收模块输出的秒脉冲信号触发下,发送特征码序列;
第四步、接收端定时器在GPS接收模块输出的秒脉冲信号触发下启动计数器开始计数, 以光纤传输系统提供信号提取时钟来计数;
第五步、接收端持续监测接收信号,一旦检测到特征码序列立即停止计数;
第六步、通过计算得到测量的单向时延:定时器计数值/信号传输速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通信系统单向传输时延测试的方法,不需要在测试仪内置高 精度时钟,同时解决了两地仪表时间同步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时间轴上的秒脉冲图;
图2为本发明发送端由秒脉冲触发特征码序列的时刻图;
图3为本发明接收端由特征码启动计数器定时的时刻图;
图4为本发明的特征码检测图;
1为秒脉冲,2为特征码序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除了可以提供纬度、经度和高度等定位信息,还可以提供精确 的授时(授时精度:30纳秒),本发明通过GPS接收模块输出的秒脉冲1,触发发送端的特 征码序列2发送,接收端在接收到特征码序列2后启动计数器开始计数(以光纤传输系统提 供信号提取时钟来计数),在下一秒脉冲1输出时停止计数。这样通过计算可得到单向时延:
单向时延t1=GPS秒脉冲输出间隔T-计数器定时间t2,
计数器定时间(t2)=定时器计数值/信号传输速率。
GPS秒脉冲输出间隔一般有0.5、1、10几种选择,即每0.5秒、1秒、10秒输出一个脉 冲。
所述的特征码序列是一段在背景信号易于检测的二进制码元。如在全1码背景下的 0000111001110000。
本发明一种利用GPS系统进行单向传输时延测试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荣达千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荣达千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46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