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疏水聚合物材料表面亲水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5084.2 | 申请日: | 2009-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农;鹿浩;魏小飞;张立毅;武自伟;苏志强;石淑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00 | 分类号: | C08J3/00;C08J3/075;C08J5/18;B29C69/02;B29C43/58;B29B9/02;B29B7/28;C08F212/08;C08F220/54;C08F220/28;C08L25/06;C08L27/06;C08L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萍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疏水 聚合物 材料 表面 亲水性 方法 | ||
1.一种改善疏水聚合物材料表面亲水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合成微凝胶,然后分别采用浇注法和熔融共混挤出法对疏水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亲水化改性;
微凝胶的合成:
1)将去离子水、不饱和烯类单体、交联剂和分子链末端带双键的亲水性大分子单体加入反应器,搅拌并通氮气排氧;交联剂用量为不饱和烯类单体用量的0.5mol%~5.0mol%;分子链末端带双键的亲水性大分子单体用量为不饱和烯类单体用量的0.5mol%~15mol%;不饱和烯类单体的加入量为此时加入反应器的反应物总质量的0.2%~10%;
2)加入引发剂,在60℃~80℃、搅拌以及通氮气条件下反应12h~48h;引发剂用量为不饱和烯类单体用量的0.2mol%~15mol%;
3)反应结束,得到聚合物水溶液;聚合物水溶液经透析膜透析后,冷冻干燥得到干态微凝胶;
所述不饱和烯类单体为异丙基丙烯酰胺或苯乙烯;分子链末端带双键的亲水性大分子单体为数均分子量为从1000到10,000聚氧化乙烯大分子单体或数均分子量从2000到8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大分子单体;并且分子链末端双键为丙烯酸酯端基或乙烯基苯端基;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或二乙烯基苯;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所述的浇注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态微凝胶分散在有机溶剂中配置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5.0%的分散液A;
(2)将疏水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0%的聚合物溶液B;
(3)将分散液A和溶液B以不同的重量比混合,配置成混合分散液;该混合分散液中微凝胶的质量为疏水聚合物的0.01~0.25;
(4)室温下在模具中浇铸成薄膜,脱除溶剂,得到聚合物薄膜;
有机溶剂为卤代芳烃类;
所述的熔融共混挤出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疏水聚合物颗粒与干态微凝胶混合,干态微凝胶质量份数为每100份疏水聚合物混合0.5至25份;
b)将混合物投入转子密炼机中,在160-190℃温度下混炼10-30分钟出料;
c)出料后的聚合物破碎成颗粒,通过挤出机挤出片材或线材;
d)将片材或线材置于压膜机中于160-190℃热压10-30分钟,得到聚合物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疏水性聚合物为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50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薄膜金属层形成的成核层
- 下一篇:钽钾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