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射线探测器的晶体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和射线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5370.9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1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石;刘亚强;夏彦;吴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1/202 | 分类号: | G01T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射线 探测器 晶体 模块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线探测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射线探测器的晶体模块的设计 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所述晶体模块的射线探测器。
背景技术
射线成像是利用射线束通过被测对象(例如不同形状的工件、人体的器官 等)投影在探测器阵列上,通过电子器件的处理和读出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分 析系统,使被测对象的内部结构的图像重现在计算机屏幕等上的一项技术。
射线成像,既可以对被测对象进行射线的外照射,围绕其扫描得到的大量 射线吸收数据来重建其断层图像的装置,也可以先让生物体接受某种放射性药 物,这些药物聚集在某个部位中或参与体内某种代谢过程,再对生物体中的放 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和代谢进行成像。
无论利用哪种工作原理,射线探测器均是射线成像系统中必需的组成部分 之一。目前,公知的进行γ射线探测的多边形或环形等晶体探测器设计,为提 高探测效率或者使之与其他机械、电子等模块进行空间接合,射线探测器的晶 体模块需要进行切割形成斜面,即构成晶体模块的每一个晶体子模块均要切割 为规则的五边形截面。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示中晶体子模块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到,为 达到晶体模块间或晶体模块和机械、电子模块的无缝或微缝匹配,传统的斜面 设计需要将晶体模块1的截面切割成如图1所示的五边形,与光放大装置2 使用光学耦合剂3填充缝隙进行耦合。在这样的技术方案中,需要对晶体模块 的每一个晶体条4进行符合特定角度的切割和研磨,以使得研磨后的各晶体条 4的顶面与光放大装置进行匹配,从而满足射线探测的要求。
但是,从如上所述的晶体模块的形成过程可见,主要存在如下所述的缺陷:
第一,晶体条会有不可避免的切割损伤率、切割错误率和角料比例,导致 的一定比例的晶体条报废,尤其是作为探测器设计主要成本的探测器晶体条, 如常用的BGO、LSO、LYSO等,都比较脆,切割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这就 提高了晶体探测器的设计成本。
第二,切割斜面的过程涉及到大部分(部分方案是全部)晶体,切割过程 复杂而耗时,对机械加工的角度精确度要求较高,提高了寻找可配合的机加工 的门槛和成本,延长了设计周期。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晶体条的切割工艺要求高,切割量大,设计成本高, 制造时间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射线探测器的晶体模块,尽量减少或者避 免晶体模块的切割,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省时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晶体模块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线探测器,所述射线探测器具有上述的 晶体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射线探测器的晶体 模块,所述晶体模块包括多层叠置的晶体子模块,所述晶体子模块由多个晶体 条沿着晶体条的宽度方向排列而成,其中多个晶体条中包括中心晶体条和在所 述中心晶体条两侧的侧晶体条,且位于所述中心晶体条的两侧的侧晶体条对 称,所述中心晶体条的长度大于所述侧晶体条的长度,且所述相邻的侧晶体条 的内侧晶体条的长度大于位于外侧的晶体条的长度;所述中心晶体条沿着垂直 于所述晶体子模块的叠置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位于所述中心晶体条的顶面 的、所述等腰梯形边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中心晶体条的底面的、所述等腰梯形 边的长度;所述侧晶体条具有长方体形状,且所述侧晶体条顶面与所述中心晶 体条顶面的相应侧边位于同一斜面上。
由此,该晶体模块组装后其外形表面不平行,无论射线探测器设计是多边 形、环形,还是任意需要晶体模块外表面不平行的探测器设计,在同样的几何 条件下都大大减少了的晶体模块的所需的切割量,并且保证了晶体模块和光放 大装置探测表面间是平面耦合,最大的减少了耦合空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各侧晶体条底面的、沿着所述晶体子模块的叠 置方向的两条边中的、远离所述中心晶体条的一边与所述中心晶体条底面位于 同一平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晶体条为BGO晶体、LSO晶体或者LYSO晶 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构成晶体子模块的各侧晶体条具有相同的宽 度,且由大于1的奇数个晶体条形成所述晶体子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晶体模块具有7、9、11层晶体子模块,所 述晶体子模块分别由7、9、11个晶体条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53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