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Pv6 over IPv4隧道切换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5817.2 | 申请日: | 2009-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2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 琦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pv6 over ipv4 隧道 切换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IPv6 over IPv4隧道切换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IPv6 over IPv4隧道机制是在IPv6数据报文前封装上IPv4报文头,通过隧道使IPv6报文穿越IPv4网络,实现隔离的IPv6网络的互通方法。
图1为现有的IPv6报文通过IPv6 over IPv4隧道穿越IPv4网络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过程如下:
01、IPv6网络中的设备发送IPv6报文,到达隧道的源端设备。
02、隧道的源端设备根据路由表判定该报文要通过IPv6 over IPv4隧道进行转发,在IPv6报文前封装上IPv4报文头,IPv4报文头中的源地址为配置隧道时指定的本地接口IPv4地址,然后通过隧道的实际物理接口将报文转发出去。
03、封装报文通过隧道到达隧道目的端设备,目的端设备判定该封装报文的IPv4目的地是本设备后,对报文进行解封装。
04、隧道目的端设备根据解封装后的IPv6报文的目的地址将报文进行转发;如果IPv6目的地就是本设备,则将IPv6报文转给上层协议处理。
其中步骤02的封装过程,根据隧道目的端IPv4地址的获取方式,又将隧道分为手工隧道和自动隧道两大类。手工隧道就是配置一个固定的目的端IPv4地址,从而建立固定的隧道连接。自动隧道则是从IPv6报文的目的地址中获取目的端IPv4地址,是随报文触发的非固定隧道。
在具体实现中,隧道作为一种逻辑接口,只要配置正确,则该接口会一直表现为IPv6路由可用的状态。当隧道在IPv4网络传输中出现路由不可达等故障时,由于IPv4和IPv6是两种独立的协议栈,IPv4网络故障无法通知IPv6网络,从IPv6路由表看,此隧道链路仍然是可用的,从而不能产生正常的路由切换,由此产生丢包等问题。
目前,当出现IPv4网络转发路由问题时,会在IPv4路由器上产生一个ICMPv4不可达消息给隧道源端,该消息的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ICMPv4不可达消息结构
隧道源端收到ICMPv4不可达消息后,会分析其中的IPv6报文,产生ICMPv6不可达消息,发送给原始IPv6报文的源地址对应设备。
上述方法的缺点如下:
目前许多网络上运行的IPv4路由器在产生ICMPv4不可达消息时,在原始报文部分只保留28个字节,即IPv4头加数据部分的8个字节,最终会覆盖到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ferring Control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但是在隧道封装的情况下,8个字节覆盖不到IPv6头部的地址部分,这样就导致隧道源端收到IPv4不可达消息时,无法解析出原始IPv6源地址,也就无法发送ICMPv6不可达消息。
其次对于IPv6主机来说,即使收到了ICMPv6不可达消息,所能采取的动作只是在用户界面给出提示信息或停止发包,并不能直接切换路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IPv6 over IPv4隧道切换方法及设备,以实现IPv6 over IPv4隧道切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IPv6 over IPv4隧道切换方法,隧道源端设备根据预设的IPv6 over IPv4隧道优先级计算规则计算各条隧道的初始优先级,该方法包括:
当隧道源端设备要发送IPv6报文时,查找可传输该报文的可用隧道,在可用隧道中选择当前优先级最高的隧道发送该IPv6报文;
当隧道源端设备接收到针对所选择的隧道的ICMPv4不可达消息时,将该隧道的当前优先级降低。
当隧道源端设备接收到针对所选择的隧道的第一条ICMPv4不可达消息时,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5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