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绳索驱动的全闭环反馈球关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7531.8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0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海;陈泉柱;刘荣;张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7/00 | 分类号: | B25J17/00;B25J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绳索 驱动 闭环 反馈 关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自由度球关节,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带有角度反馈的绳索驱动球关节,该球关节适用于绳索驱动仿人臂机器人关节中的三自由度球关节。
背景技术
人的手腕和肩关节以及生物的髋关节均为三自由度的球关节,因此在仿人臂机器人中也常需要用一种三自由度球关节来实现肩、腕关节的转动。常用的球关节是由球座、球体和连杆组成,其中球座为套筒形,其一端有径向外凸台,其内侧为球面。所说球体置于球座内,其直径与球座内侧面的直径相适应且二者间呈活动状配合中。球体直径方向上有通孔,连杆固定在该通孔内。这种结构无法直接测量各个方向的转动角度,需要安装复杂的附加测量装置或对球转动变换后对其表面进行测量,再由此推算旋转角度。因而往往结构复杂且精度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可实现全闭环反馈的绳索驱动三自由度球关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绳索驱动的全闭环反馈球关节,其包括有三轴球关节组件1、A绳驱动组件2A、B绳驱动组件2B、C绳驱动组件2C、D绳驱动组件2D、动平台3、静平台4、基座5和A支撑套筒6;A绳驱动组件2A、B绳驱动组件2B、C绳驱动组件2C和D绳驱动组件2D的结构相同。其中,A绳驱动组件2A、B绳驱动组件2B、C绳驱动组件2C和D绳驱动组件2D构成本发明球关节的驱动部分。动平台3、静平台4和基座5三者平行放置,A绳驱动组件2A、B绳驱动组件2B、C绳驱动组件2C和D绳驱动组件2D安装在基座5上,A支撑套筒6安装在静平台4上,三轴球关节组件1安装在动平台3上。本发明的球关节采用四条牵引绳的一端对称分布在动平台3的四个角,四条牵引绳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在四个线轮上,由直流伺服电机的转动来带动绳长变化,控制动平台3的转动,使装载在动平台3上的物体实现三自由度的球面运动,并通过角度传感器对球关节的三个方向的旋转角度进行测量,满足了对三自由度球关节运动过程中的控制精度需要。
在本发明中,动平台3在四条牵引绳的拉动下进行运动,该运动是通过三轴球关节组件1进行的球面运动。球的中心点即为双向轴104的中心点,因此,本发明球关节的X轴是指双向轴104的X轴向,Y轴是指双向轴104的Y轴向,Z轴与中间转轴101中心轴线重合。
本发明绳索驱动的全闭环反馈球关节的优点在于:
(1)采用动平台的四角连接四条牵引绳,以及静平台上的两个通孔穿过牵引绳的方式,采用了一种简单对称的结构布置,实现了牵引绳在通孔处的换向。
(2)采用动平台、静平台和基座相互平行,保证了装载在动平台上的物体不但能实现垂直方向的旋转运动,也能实现左右、俯仰方位的运动。
(3)采用正反双向转动的直流伺服电机带动线轮转动,从而使四条牵引绳带动动平台以双向轴为中心点进行球面运动,满足了三自由度球关节运动需要。
(4)本发明设计的球关节是以仿人手的腕关节运动,以双向轴的X轴向为球关节的X轴,以双向轴的Y轴向为球关节的Y轴,以重合于中间转轴的中心轴线为Z轴的三轴球关节。
(5)通过在三轴球关节组件中安装三个角度传感器,通过角度传感器对球关节的三个方向的旋转角度进行测量,实现对本发明球关节的全闭环控制,满足了对三自由度球关节运动过程中的控制精度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绳索驱动的全闭环反馈球关节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三轴球关节组件的结构图。
图2A是本发明三轴球关节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基座与绳驱动组件的装配图。
图3A是本发明A绳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静平台的结构图。
图中: 1.三轴球关节组件 101.下转台 1011.A轴孔
1012.B轴孔 1013.A支臂 1014.B支臂 1015.中心通孔
102.上转台 1021.C轴孔 1022.D轴孔 1023.A支臂 1024.B支臂
103.中间转轴 104.双向轴 1041.X轴向 1042.Y轴向 111.A滚动轴承
112.B滚动轴承 113.C滚动轴承 114.D滚动轴承 115.E滚动轴承 116.F滚动轴承
121.A角度传感器 122.B角度传感器 122a.A端盖
123.C角度传感器 123a.B端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7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颗粒定向排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子液压泄漏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