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煤或石墨燃烧法大规模生产富勒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8085.2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儒;蒋礼;舒春英;张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内蒙古京蒙碳纳米材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 静 |
地址: | 10019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石墨 燃烧 大规模 生产 富勒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规模生产富勒烯的方法,具体来讲,涉及一种利用煤或石墨燃烧法大规模生产富勒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富勒烯材料应用范围广,在工业、农业、能源、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2006年10月发布的《全球富勒烯市场调查报告》的统计和预测,富勒烯在近十年将以年增长率70%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全球富勒烯市场将达到47亿美元。富勒烯及其衍生品必将成为现代化工业不可替代的核心基础材料。
目前,富勒烯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是现有工艺不易于大批量的工业化操作,例如,电弧放电法的生产效率太低,苯燃烧法的环保性和操控性较差。面对国际上急剧增长的富勒烯市场,研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富勒烯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路线简单、排污量小、可操作性强、成本低、附加值高的利用煤或石墨燃烧法大规模生产富勒烯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煤或石墨燃烧法大规模生产富勒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煤或石墨处理成供燃烧的细粉,均匀可控地注入到燃烧室,燃烧室的温度控制在1700℃-2200℃,同时通入氧气,碳氧摩尔比为0.8-1.2(该碳氧摩尔比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摩尔比,下同),在燃烧室直接燃烧煤或石墨粉得到含有富勒烯的碳灰;
(b)煤或石墨燃烧得到的炭灰中有许多不同组分,没有充分燃烧的较重组分回收再次燃烧利用;含有富勒烯的较轻灰分及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经过冷却,温度从燃烧室的1700℃-2200℃降低到400℃-500℃;
(c)收集降低温度后的含富勒烯炭灰与气体,排出气体,收集含富勒烯的炭灰;
(d)含富勒烯的碳灰经分离提纯得到富勒烯产品。
较佳地,步骤(a)中,将煤或石墨处理成供燃烧的细粉的方法为先粉碎再脱气,均匀可控地注入到燃烧室是通过螺旋进料器完成的。细粉以150~250目为宜。
步骤(b)中,所述冷却可以通过旋风冷却器完成。
较佳地,步骤(c)的具体操作方法为:降低温度后的含富勒烯炭灰与气体最终被引入到富勒烯收集室,收集室中具有过滤器,气体通过过滤器被抽走,而含富勒烯的粉尘落在过滤器外面,通过惰性气体反吹装置不断将附着在过滤器外面的含富勒烯炭灰震落,收集落下的含富勒烯的炭灰。
较佳地,所述过滤器为多孔陶瓷过滤器,所述惰性气体反吹装置为高压氮气脉冲反吹装置,震落的碳灰被收集室下方的收集罐储存起来,收集罐与收集室之间以球阀相连,能够在不破环整个体系的真空环境条件下进行独立更换。
较佳地,步骤(c)中,分离提纯的操作方法为:含富勒烯的炭灰经甲苯萃取,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即可得到最终的富勒烯产品。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利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煤或石墨为原料制备富勒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成本,与苯燃烧法相比较更加绿色环保,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
2.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仅需少量氧气助燃,不需要添加任何催化剂和化学试剂,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经多级处理可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生产过程仅需循环冷却水(循环反复使用),不外排。因而具有排污量小、绿色环保生产的优点。
3.本发明在收集罐与收集室之间以球阀相连,可以在不破环真空环境条件下更换,可以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的目的。
4.本发明在纯化过程中,采用将含富勒烯的炭灰经甲苯萃取后,再用色谱法进行分离,从而实现批量纯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产方法所用到的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的指代如下:1-螺旋进料器,2-氧气供气口,3-助燃气体供气口,4-燃烧室,5-点火装置,6-旋风冷却器,7-过滤器,8-收集罐,9-热交换器。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生产的碳灰甲苯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谱淋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生产富勒烯的原料采用内蒙古自治区阿左旗古拉本矿区的太西煤,含灰分约8.54%,含硫分约0.3%,含磷分低<1%,发热量每克约7900大卡。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内蒙古京蒙碳纳米材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内蒙古京蒙碳纳米材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80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