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产芳烃同时生产煤油的重整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8385.0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5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丁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伟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9/02 | 分类号: | C10G5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芳烃 同时 生产 煤油 重整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与之相连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分为两部分,第一和/或第二反应装置通过高压分离器、稳定塔系统以及抽提系统与抽余油切割系统连接,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顶部再与第三和/或第四反应装置连接。
2.一种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与之相连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底部通过管线与高压分离器相连接;所述高压分离器通过管线与稳定系统相连接,并通过管线以及压缩装置与原料供应系统相连接;所述稳定系统下部通过管线与抽提系统相连接;所述抽提系统一方面通过管线与抽余油切割系统相连接;所述抽提系统另一方面通过管线采出混合芳烃;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顶部通过管线以及加热装置与另一反应装置相连接,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下部通过管线采出煤油;所述另一反应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管线和冷却装置与所述高压分离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先通过第二个加热装置与第二反应装置相连接,然后再与所述高压分离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反应装置先通过第四加热装置与第四反应装置相连接,然后与所述高压分离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反应装置为上下串联的两个反应器,其间通过加热装置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为上下串联的两个反应器,其间通过加热装置相连接。
7.一种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方法,其步骤如下:馏程为80-185℃的石脑油原料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后,进入反应装置进行反应;所述反应装置的入口温度为470-530℃,入口压力为1.0-1.6MPa,进料体积空速为3.0-5.0h-1;所得反应产物经过换热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器进行高压分离,所述高压分离器的操作温度为35-45℃,操作压力为1.2-1.4MPa;经过高压分离后,所得氢气一部分外送,一部分经过压缩装置返回至原料管线和另一反应装置,所述返回的氢气或者在加热炉前进入管线,或者在加热炉后进入管线;所得重整产物进入稳定塔系统进行处理,所述稳定塔系统的塔顶温度为100-120℃,压力为0.8-1.05MPa,塔底温度为220-240℃,压力为0.85-1.10MPa,回流比为0.90-1.15;塔顶采出干气、液化气和少量水;塔底所得馏程为35-205℃的重整生成油进入抽提系统进行处理,所述抽提系统的操作温度为100-150℃,操作压力为0.6-1.0MPa,溶剂比为3.0-8.0,返洗比为0.5-1.0,所用溶剂为环丁砜、N-甲酰基吗啉,四甘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经过抽提后,混合芳烃采出作为汽油调和产品或直接作为芳烃产品,其余组分经过顶部进入抽余油切割系统进行切割分离,所述抽余油切割系统的顶部温度为110-130℃,压力为0.15-0.25MPa,底部温度为180-200℃,压力为0.18-0.28MPa,回流比(m/m)为20-60;底部采出煤油,顶部采出精制油,所述精制油经加热后进入另一反应装置进行反应,所述另一反应装置的入口温度为470-530℃,入口压力为1.0-1.6MPa,进料体积空速为1.0-2.0h-1;所得反应产物经换热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的反应产物先通过第二个加热装置加热后,进入第二反应装置反应,所得反应产物经过换热冷却后再进入高压分离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石脑油多产芳烃重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反应装置的反应产物先通过第四加热装置进入第四反应装置反应,所得反应产物经换热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伟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伟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83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活性物质用粉末、正极活性物质及钠二次电池
- 下一篇: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