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太网数据与数字视频流转换的网关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9265.2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0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何苏勤;乐磊;毛世文;吕英明;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24 | 分类号: | H04N7/24;H04L29/12;H04L1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慧 |
地址: | 100029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以太网 数据 数字视频 流转 网关 实现 方法 | ||
1.一种以太网数据与数字视频流转换的网关实现方法,使用与以太网连接的嵌入式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将网络数据与数字电视视频流数据格式进行相互转换,即IP包与MPEG-2TS流的相互转换;
1.2.所述的嵌入式处理器中采用双缓冲架构和单缓冲架构的结合,配置开机运行脚本,在两种架构中切换;其中双缓冲构架是在IP处理层通过两个缓冲区均匀流量,在均匀流量的同时采用多个线程来对每个缓冲区进行处理;单缓冲构架是在驱动程序态采用的数据缓冲方式;
1.3.在嵌入式系统的上层应用程序中采用自适应邻接表法,自动获取各自网段中的邻接表并发送给对端进行交换;
1.4.通过IP包封装线程和TS解封线程实现IP和TS格式的转换;
1.5.在嵌入式系统中通过TS接收线程和TS发送线程执行完全的逆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与数字视频流转换的网关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3中的自适应邻接表法包括以下步骤:
2.1系统开机,向全网段内发送地址解析协议数据包,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收到地址解析协议回复的主机IP地址记录入存根;
2.2系统两端交换存根,并将交换后的存根进行散表映射;
2.3如果有主机上线,主机将发送一个地址解析协议消息确保IP地址不冲突,系统查找对端IP地址列表,如果此IP地址可用,则将该IP地址加入地址列表存根并且准备发送修改消息至对端;如果此IP地址不可用,则系统回复该地址解析协议消息表明此IP不可用;
2.4系统每隔数分钟向网络中的每台主机广播地址解析协议数据包用来轮询下线的主机同时修改存根,将修改操作发至对端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与数字视频流转换的网关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1.4中的IP包封装线程和TS解封线程包括以下步骤:
3.1IP包封装成TS流数据包;首先,从IP发送队列中获取IP数据包,如果没有获取到IP数据包,则继续获取;线程的等待和挂起由操作系统来决定,当获取到一个IP数据包时,开始进入IP封装为TS线程;循环调用封装线程直到完全将IP数据包重新打包为TS数据包;打包完成的TS数据包将送入TS发送队列等待TS发送线程处理;
3.2TS流数据包解封为IP包;TS解封线程从TS接收队列中循环读取TS帧;如果此TS帧为包含有IP数据包的第一个TS帧时,开始循环调用TS解封线程直到获取完整的IP数据包;当得到完整的IP数据包时,通过发送套接字接口发送IP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与数字视频流转换的网关实现方法,其特征为在于:所述的1.5中的TS发送线程和TS接收线程包括以下步骤:
4.1.TS发送线程和IP包封装线程具有相同的属性,均为从线程的创建开始工作直到主线程退出或系统异常;TS发送线程循环从TS发送队列中读取已经封装好的TS帧,然后调用驱动程序将TS帧送入驱动程序直到成功完成后返回;
4.2.TS接收线程和TS发送线程执行完全的逆功能,TS接收线程循环从内核中获取数据,如果成功获取到TS数据并判定其标志位符合IP数据包的发送规则,则将数据放入TS接收队列,待TS解封线程读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92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