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0131.2 | 申请日: | 200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6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治平;高鸣;吕清刚;宋国良;那永洁;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C10/26 | 分类号: | F23C10/26;B07B7/01;B07B1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19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分选 功能 物料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循环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循环回路的物料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物料循环装置是构成循环流化床循环回路的关键部件。在固体颗粒的循环过程中,物料循环装置的作用是将循环物料连续稳定地送回到提升管内,并防止气体由高压区反窜到低压区。物料循环装置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循环流化床的正常稳定运行。
一般而言,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装置可分为机械阀和非机械阀两种。由于机械阀在高温下容易卡塞、磨损,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非机械阀。较为常见的非机械阀有L阀、V阀、密闭输送阀(Seal Pot)、U阀(Loop Seal)、H阀等。其工作原理都是利用流化风流化阀体中的物料,使之在阀体内流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有超过设计粒径的大颗粒进入阀体,比如:未配备适用的燃料破碎系统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入炉燃料中混入了较大的颗粒;或者为某些特殊用途而向循环回路中加入了大颗粒。这些大颗粒如果进入非机械阀,由于其粒径超出设计粒径,难以被流化风流化,从而易于沉积在阀体的底部,形成流化死区,影响其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非机械阀完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可将大于非机械阀设计粒径的大颗粒物料分选出来并排出,避免其沉积在非机械阀中,以保证物料循环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非机械阀1,其还包括分选器2;分选器2包括柱形分选区21、圆锥形分选区22、布风装置23、排渣管24和出料口25;布风装置23和排渣管24位于圆锥形分选区22底部,柱形分选区21位于圆锥形分选区22上方;圆锥形分选区22为倒锥形、上大下小,其顶部直径与柱形分选区21直径相等,柱形分选区21、圆锥形分选区22、排渣管24相通连;柱形分选区21顶部设有物料入口20,侧壁中部设有出料口25,出料口25与非机械阀进料管11相连。
所述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其所述分选器2的顶部到非机械阀1的进料口下沿的高度H1大于非机械阀1的设计粒径颗粒在表观速度U0时的最大喷溅高度的3倍。
所述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其所述非机械阀进料管11从其底部到分选器出料口25下沿的高度H2大于非机械阀进料管11直径的2倍。
所述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其所述圆锥形分选区22的锥角α≤60°。
所述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其通过布风装置23向分选器2内通入流化风,柱形分选区21内的流化风表观流化速度U0应满足Umf<U0<5Umf,Umf为设计粒径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
所述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其还包括除尘装置3,除尘装置3的入口管与分选器2的柱形分选区21上部相连通。
所述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其所述布风装置23为带风室的布风板。
所述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其所述布风装置23为布风管。
所述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其所述非机械阀1为U阀、L阀、V阀、密闭输送阀或H阀。
本发明提出的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有效防止超过非机械阀设计粒径的大颗粒沉积在非机械阀中,保证了物料循环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分选功能的物料循环装置,包括非机械阀1,其还包括分选器2;分选器2包括柱形分选区21、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分选区22、布风装置23、排渣管24和出料口25,布风装置23和排渣管24位于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分选区22底部,柱形分选区21位于圆锥形分选区22上方;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分选区22顶部直径与柱形分选区21直径相等;柱形分选区21顶部设有物料入口20,侧壁中部设有出料口25,出料口25与非机械阀进料管11相连。
所述分选器2的顶部到非机械阀1的进料口下沿的高度H1大于非机械阀1设计粒径颗粒在表观速度U0时的最大喷溅高度的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01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顶状弹簧及开关
- 下一篇:一种镁钢保护管套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