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化碳五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0966.8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斌;南军;石芳;张玉婷;孙彦民;姜雪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8F240/00 | 分类号: | C08F240/00;C08F8/04;C08F6/00;B01J23/89;B01J21/06;B01J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化 石油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树脂制备技术;为一种由粗碳五石油树脂制备氢化碳五石油树脂 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以市售硫、氯杂质含量高的粗碳五石油树脂为原料来制备高品质 氢化碳五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五石油树脂是一种低分子量热塑性树脂,由乙烯装置副产的碳五馏分在AlCl3等Friedel-Crafts催化剂等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平均分子量在1000~3000之间, 和油品、油脂、橡胶、合成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与其他物质混配耐水性、耐酸性好, 溶点低,粘合性好。石油树脂主要用作胶粘剂、路标漆、橡胶助剂、涂料和油墨。国 内市售碳五石油树脂普遍存在色相深,气味臭、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低等缺陷,限 制了其应用范围。粗碳五石油树脂的颜色主要是树脂分子内部的不饱和键形成的,这 些不饱和键也是造成石油树脂产品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恶化的原因。氢化碳五石油树 脂是通过加氢的方法使碳五石油树脂中不饱和键得以饱和,并脱除树脂中残余的卤化 物,其颜色、热稳定性、相容性等得到很大改善,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从而得到更 为广泛的应用。
美国专利US4,384,080报道了镍、铅、铂、铱、钉等单组分贵金属作为加氢催 化剂来制备加氢石油树脂的方法。美国专利US4,540,480介绍了一种石油树脂加 氢方法,所用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使用上述贵金属复配,催化剂的载体采用Al2O3, 得到的加氢石油树脂碘值≤60g/100g油。这些方法在降低石油树脂不饱和键含量方 面效果明显,但在改善树脂的色相方面并不十分理想,这是因为石油树脂的颜色除与 不饱和键有关外,还存在目前尚未认识的其他生色基团。
CN1,887,927A公布了一种碳五加氢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以乙烯裂解副产的 碳五馏分为原料,经原料预处理,再经中和、水洗、脱除杂质,在加氢催化剂的存在 下进行加氢反应,脱除杂质工序为粗树脂脱除氯离子杂质。加氢反应使用的贵金属催 化剂存在抗毒性差、寿命短等缺点,通常粗碳五石油树脂原料中杂质除洗涤过程中未 脱除干净的氯离子外,还含有硫化物。各类研究表明单一贵金属催化剂使用寿命不长 的原因其一是催化剂易中毒失活,尤其是硫化物对贵金属催化剂的中毒作用;其二是 在高温下贵金属晶粒易聚结失活,这就造成催化剂成本高,影响产品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市售的主要为粗碳五石油树脂,而优质氢化碳五石油树脂的价格相当于 粗C5石油树脂的两倍,氢化石油树脂销售情况一直良好。市场上粗碳五石油树脂来源 丰富,作为原料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加工生产氢化碳五石油树脂,可显著提高其价值。 市售的粗碳五石油树脂色相深,硫、氯等杂质含量高,采用现有的技术进行加工处理 不能得到色相理想的氢化碳五石油树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由粗碳五石油树脂制备氢化碳 五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是得到色相浅、溴价低、软化点高的石油树脂产品, 并具有较好的效益。克服以市售粗碳五石油树脂为原料加工时由于杂质含量高而得不 到色相优的氢化碳五石油树脂的问题。
本发明为一种氢化碳五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乙烯裂解副产的碳五馏分聚合得到的粗碳五石油树脂为原料,经溶剂溶解,氧 化脱硫、水洗,再经一段低压吸附、二段高压加氢处理,最后再分离出溶剂得到最终 的氢化石油树脂产品;
所述溶剂为链状或环状的饱和烃、混合烃,选自正庚烷、环己烷、正葵烷、矿物 精油或重整抽余油,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3;
所述的水洗过程采用去离子水在85~95℃下对氧化脱硫后树脂液进行洗涤处理, 去离子水和树脂液体积比为1∶1~5∶1,洗涤次数为1~3次,每次洗涤后均要分离 除去去离子水;
具体步骤包括:
1)氧化脱硫:采用氧化脱硫技术来脱除粗碳五石油树脂中的硫化物,氧化剂为 低浓度的双氧水,双氧水浓度为1%~20%,氧化温度40~90℃,;
2)一段低压吸附:粗树脂中氯离于杂质及残余微量硫化物采用一段低压吸附来 实现精制脱除,吸附压力为0.2~1.0MPa,吸附温度为80~280℃,脱除杂质吸附 剂为改性二氧化硅吸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0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患者进行气体输送的流量感应
- 下一篇: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