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聚酰亚胺/银复合导电纤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2350.4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武德珍;牟书香;吴战鹏;齐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D06M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 波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聚酰亚胺 复合 导电 纤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亚胺/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在抗坏血酸或碱性醛基溶液中还原制备聚酰亚胺/银复合导电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导电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电、电热、屏蔽、吸收电磁波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行业的导电网、导电工作服;医疗行业的电热服、电热绷带;航空航天精密电子行业的电磁屏蔽罩等方面。导电纤维品种较多,可按导电成分及其在纤维中的分布状态综合分为金属纤维、碳纤维、非导电聚合物导电成分包覆型纤维、非导电聚合物导电成分复合型纤维、导电聚合物包覆型纤维、导电聚合物复合纤维和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纤维等。其中金属包覆型有机纤维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导电纤维,这种纤维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电热、屏蔽、吸收电磁波等功能,而且还兼具有机纤维织物所特有的透气和柔软特性。目前这种纤维主要以镀镍(铜)纤维为主,存在的缺点是板结、不耐折、不耐洗、对人体皮肤刺激过敏。与现有的铜镍导电纤维相比,镀银导电纤维具有更优良的导电、导热、导湿、抗菌除臭、反射红外线功能;具有耐磨、耐洗、抗折等优良特性,日本、韩国、美国镀铜银导电布、纯镀银导电布、镀银涤纶纤维被广泛采用到PDP-TV、LCD-TV、军用电子产品和高端电子产品中,镀银纤维及织物有代替镀镍(铜)纤维及织物的趋势。此外,目前金属包覆型有机纤维的基体主要集中在涤纶、锦纶和腈纶等传统纤维上,国内外对于高性能纤维如聚酰亚胺纤维表面金属化的研究较少。
有机纤维表面金属化的方法按照制备条件分为物理方法(真空镀)和物理化学方法(离子喷镀、无电解的化学镀以及电化学沉积)。真空镀和离子喷镀需要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需要大规模设备,并且对纤维损伤大,很难实现工业化,故一般只在加工特殊用途的纤维时采用。目前含银的纤维织物,其生产工艺普遍采用化学镀银工艺,这种方法所需设备简单、不损伤纤维,且可对纤维连续处理,所获纤维导电性优良,但这种方法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污染极其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在室温下制备聚酰亚胺/银高性能复合导电纤维的工艺,其产品表面银层均匀,有光泽,电阻率低,银的附着强度高,导电纤维的柔软、柔韧性与纯聚酰亚胺纤维基本一样,纤维强度没有明显变化,并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有望用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聚酰亚胺/银复合导电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成品聚酰亚胺纤维清洗除去表面杂质并晾干后,室温下浸泡在0.5~5mol/l的强碱溶液中5分钟至5个小时,使聚酰亚胺纤维表面的酰亚胺键水解生成聚酰胺酸盐,清洗并晾干;
B:将步骤A中经强碱溶液处理后的聚酰亚胺纤维室温下浸泡在0.005~1.0mol/l的可溶性银盐溶液中5分钟至5个小时,进行离子交换,得到表层覆盖有聚酰胺酸银盐的聚酰亚胺纤维,清洗并晾干;
C:将步骤B中得到的表层覆盖有聚酰胺酸银盐的聚酰亚胺纤维于室温下浸入抗坏血酸的水溶液中或碱性的含有醛基的水溶液中1分钟~2个小时,清洗并晾干,得到聚酰亚胺/银复合导电纤维。
其中,步骤A中所述的强碱溶液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锂的水溶液。
步骤B中所述的可溶性银盐溶液为乙酸银、硝酸银、碳酸银、氟化银、苯甲酸银、三氟甲基磺酸银、硫酸银、硼酸银、高氯酸银、四氟硼酸银或银氨的水溶液;考虑到价格和银盐浓度等因素,优选为硝酸银、氟化银或银氨的水溶液。对银盐溶液的浓度并没有严格限制,银离子的浓度范围应在0.005~1.0mol/l之间较好。但是最终复合纤维的性能与纤维在银盐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和银盐的浓度有关。
步骤C中所述的抗坏血酸水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001~1.0mol/l,pH为5~8;所述的碱性的含有醛基的水溶液选自pH值为11~14,醛基的浓度范围为0.001~1.0mol/l的甲醛、乙醛、葡萄糖或甲酸的水溶液。
本发明的方法在步骤C中,采用还原剂还原的方法,将得到的表层覆盖有聚酰胺酸银盐的纤维洗净后浸入抗坏血酸或碱性的含有醛基的水溶液中,使得刻蚀层中的银离子被还原并在表面聚集,在保持聚酰亚胺纤维力学性能和柔韧性的情况下,得到聚酰亚胺/银复合导电纤维,原理如图1中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化学反应将银均匀沉积在聚酰亚胺纤维的表层及浅表层,与浸渍或者涂敷方法相比,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导电纤维的表面银晶粒大小及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且银与聚酰亚胺基体具有较高的附着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2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