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4,5-三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2433.3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钟建新;邵鸿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7/58 | 分类号: | C07C57/58;C07C51/08;B01J3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7016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乙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蹄疫疫苗纯化抗原工艺。
背景技术
现行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在质量方面主要有两个问题:1.安全性差,动物在注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轻者减食或停食2~3天或发生流产,重者发生死亡。其原因一是疫苗中的非目的蛋白成分高,二是原材料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内毒素。2.疫苗免疫效力不稳定,其表现是,注苗后,有时动物的血清没有可检测的抗体,或者免疫期短,只有2~3个月。
疫苗中的非目的蛋白包括:培养细胞时残留的血清和水解乳蛋白,污染菌和它产生的内毒素,细胞蛋白和口蹄疫病毒的非结构蛋白。这些异源蛋白不仅是动物过敏反应原,而且有的是蛋白水解酶,能裂解完整病毒粒子,从而降低了疫苗的效力。
目前,口蹄疫灭活疫苗仅用过滤工艺技术去除有限的细胞碎片,非目的蛋白的大部分不能去除,同时这一工艺方式使得抗原在处理过程中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口蹄疫疫苗纯化抗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无菌控制下,向用于制备纯化的病毒抗原的口蹄疫病毒液中加入氯仿,氯仿体积为口蹄疫病毒液体积的0.5~2%,搅拌混合;
(2)2~8℃静置3~24小时,然后分离得到上清液;
(3)离心处理上清液,获取纯化的病毒抗原。
较佳地,步骤(1)中,氯仿用已灭菌空气过滤器除菌后通过蠕动泵直接打入装有所述口蹄疫病毒液的反应釜中。
较佳地,步骤(1)中,搅拌混合的搅拌频率为80~18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5~60分钟,温度控制在25~30℃。
较佳地,步骤(2)中,静置时压力为0.05Mpa~0.1Mpa左右。
较佳地,步骤(3)中,离心处理上清液使用的离心机为连续流离心机,离心速度为2000~5000转/分钟。
更佳地,步骤(1)中,氯仿体积为口蹄疫病毒液体积的1~1.5%;步骤(2)中,静置时间为10~20小时;步骤(3)中,离心速度为2500~3500转/分钟。
按照上述口蹄疫疫苗纯化抗原工艺获取纯化的病毒抗原,然后进行抗原灭活和疫苗配制,就可以获得免疫效果和安全性都得到提高的口蹄疫疫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O型口蹄疫疫苗的制备
1、抗原制备:本品系用O型口蹄疫病毒接种BHK-21细胞培养,收获细胞培养物所得。
2、抗原进缸:无菌控制下,将制备的口蹄疫病毒液通过打压的方式打入已高压灭菌的反应釜内。
3、加入氯仿:将氯仿用已灭菌空气过滤器除菌后通过蠕动泵直接打入装有所述口蹄疫病毒液的反应釜中,氯仿体积为口蹄疫病毒液体积的1%。
4、搅拌混合:将含有氯仿的抗原液用搅拌器搅拌混合,温度控制在25~30℃,搅拌频率为145转/分钟,搅拌时间为30分钟。
5、倒缸及静置:混合均匀后过夜静置15小时,同时将反应釜内液体降温至2~8℃,反应釜内室压力维持在0.1Mpa左右。
6、排放废液:通过打开反应釜底部阀门将乳白色沉淀物排放至废液收集桶内,弃掉的下层约为混合物总体积的2%。
7、分离:将上清液抽取至连续流离心机内,离心速度为3000转/分钟,从出口分离出的液体经蠕动泵收集到另一个反应釜内等候灭火处理。
8、抗原灭活与疫苗配制:按农业部颁布的口蹄疫疫苗制造规程实施,主要操作流程为,抗原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与精制矿物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双相油乳剂疫苗。
实施例二 上述O型口蹄疫疫苗(实施例一所得疫苗)性能指标检测
试验分成两组,按照实施例一的方法,一组采用未纯化抗原配制疫苗,另一组纯化抗原配制疫苗。
用双缩脲法(药典2005版)测定纯化前后的总蛋白含量,前后分别测定5个试样,平均值如表1所示。其表明:按本发明方法处理过的纯化疫苗的蛋白量去除明显。
表1未纯化抗原与纯化抗原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2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