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LDPC码的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2565.6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彬;白栋;葛啟宏;陶涛;王军伟;陈文;姜红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尚世浩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dpc 校验 矩阵 构造 方法 编码 装置 | ||
1.一种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构造一个产生码率为R、码长为N的LDPC码的MB×NB维的基础矩阵B,其中MB=M/K,NB=N/K,M=N(1-R),K为基础矩阵的扩张比,K∈Φ,Φ为M和N的公因子的集合;
用K×K的矩阵替换基础矩阵B中的元素,将基础矩阵B扩张为M×N维的校验矩阵H,所述校验矩阵H用于进行LDPC码的编码或译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构造一个产生码率为R、码长为N的LDPC码的MB×NB维的基础矩阵B包括以下步骤:
构造一个MB×NB维的基础矩阵B,选择基础矩阵B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中“1”的数目,使得B的行重和列重分布满足预定的节点度分布;
在行重和列重满足预定的节点度分布的前提下,选择基础矩阵B中每一行和每一列中“1”的位置,使得B的后MB列组成的MB×MB维的子矩阵满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础矩阵B扩张为M×N维的校验矩阵H包括以下步骤:
将基础矩阵B中的“0”用K×K维的全“0”矩阵Z替换,将B中的“1”用K×K维的循环置换矩阵P替换,其中,P中“1”的行号i和列号j满足j=(i+k)mod K,k为循环置换矩阵的偏移量,mod表示取模运算;
为每一个循环置换矩阵P选择一个偏移量。
4.如权利要求3或2之一所述的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矩阵B的结构或所述循环置换矩阵P的偏移量采用表的形式进行存储,表的每一行记录B的每一行中“1”的位置或者表的每一行记录基础矩阵B的每一行中“1”对应的循环置换矩阵的偏移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率R为1/4,所述码长N为9216,所述扩张比K为256,所述基础矩阵B的行重分布为{λ5,λ4}={2/27,25/27},列重分布为{ρ10,ρ4,ρ3,ρ2}={3/36,3/36,8/36,22/3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矩阵B中“1”的位置具体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础矩阵B扩张为6912×9216维的校验矩阵H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基础矩阵B中的“0”用256×256维的全“0”矩阵Z替换,将所述基础矩阵B中的“1”用256×256维的循环置换矩阵P替换,其中,P中“1”的行号i和列号j满足j=(i+k)mod 256,k为循环置换矩阵的偏移量,mod表示取模运算,循环置换矩阵P的偏移量具体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率R为1/3,所述码长N为9216,所述扩张比K为256,所述基础矩阵B的行重分布为{λ5}={24/24},列重分布为{ρ10,ρ3,ρ2}={4/36,16/36,16/3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矩阵B中“1”的位置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25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哈希冲突补偿的网络大流识别方法
- 下一篇:双路供电切换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