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片状材料表面制备小直径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2930.3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魏飞;张强;赵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材料 表面 制备 直径 纳米 阵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阵列制备的方法,特别涉及在片状材料表面制备小直径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属于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NT)的一维管状结构带来了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声学性质。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引起了各国学者和工程师的高度重视。碳纳米管之间缠绕形成一定的聚团结构。如果碳纳米管相互无序缠绕,则形成碳纳米管聚团;如果碳纳米管有序排列,则形成碳纳米管阵列(魏飞等,新型炭材料,2007,22(3):271-282)。目前碳纳米管已经在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体育器材、抗静电材料、吸波材料等领域取得了实际的应用,并将在纳米电子器件、多相催化、能量转换、环境保护、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拓展潜在应用。
随着应用研究开发的深入,碳纳米管的团聚结构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于相互缠绕的碳纳米管聚团,由于碳纳米管相互无序缠绕,其分散性能有限,难以发挥出碳纳米管材料的优异性能。但是如果将碳纳米管做成有取向的阵列结构,就会带来很多新奇的应用。例如原生的阵列可以直接作为场发射器件,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纳米刷、传感器、超级弹簧等诸多功能材料(Cao A Y,et al.Science,2005,310(5752):1307-1310;Cao A Y,et al.Nature Materials,2005,4(7):540-545);部分超顺排阵列可以抽丝、抽膜,获得性能极为优异的CNT纤维或薄膜,制成偏光片、扬声器、场发射器件、超强纤维、灯丝、发热体等(Jiang K L,et al.Nature,2002,419(6909):801;Zhang M,et al.Science,2005,309(5738):1215-1219;Zhang X F et al.Small,2007,3(2):244-248;Li QW,et al.Advanced Materials 2006;18(23):3160-3165.姜开利等,专利公开号:CN1483667;魏飞等,专利公开号:CN1884058-A;WO2008000163-A1;CN101483123-A;CN101464759-A;CN101459019-A);即使破坏阵列中的CNTs排列,将其单分散后应用于导电、导热、增强复合材料领域,仍然具有比团聚的CNTs具有更低的渗流阈值,体现出更为优异的性能(Moisala A,et al.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66(10):1285-1288.魏飞等,专利公开号:CN1884058)。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直径的碳纳米管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碳纳米管直径变小,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变大,强度变高,缺陷密度降低,长径比变大(相同长度),所以当其作为复合材料填料时,小直径碳纳米管能够体现更为优异的性能(在相同添加量下,小直径碳纳米管填入的复合材料性能更好);如果制备场发射器件,小直径碳纳米管容易获得更细的尖端,从而提高场发射器件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2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程序
- 下一篇:设置交易员的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