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纤维素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3934.3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杰;薛培俭;穆晓玲;李维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42 | 分类号: | C12N9/42;C12R1/88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23301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纤维素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半连续发酵 法生产液体纤维素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 的可再生性天然资源。据估计,地球上纤维素中所蕴藏的能量大约相 当于6400亿吨的石油所含的能量,而且纤维素的可再生性是石油等矿 质能源所不可比拟的。充分利用纤维素酶处理纤维素,有可能从根本 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与粮食问题,其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然而,目前约80%纤维素未被开发利用,具有极为诱人的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已筛选到一批高产菌 株。纤维素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微生物生产的 纤维素酶将其转化为人类急需的能源、食物和化工原料,对于人类社 会解决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能源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纤维素酶在纺织、食品发酵、饲料、造纸、日用化工、中草药提 取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秸秆生产酒精方面,具有巨 大的潜在价值,其前景十分广阔,纤维素酶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战略性 课题。
美国杰能科公司和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合作,在降低纤维素 酶的生产成本方面也已取得重大突破,使生产纤维素酶的成本已降至 10美分~20美分/加仑,达到了预期的降低30倍的目标。意味着实现 生物基乙醇燃料的商业化推广已不再遥远,该研究成果不久将在试验 装置上验证。
纤维素酶在我国每年有几十亿元的市场销售额,在纺织、酒精、 饲料等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国外 产品所占领,因此开展纤维素酶发酵技术的研究,提高液体发酵酶活 力、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其它酶制剂一样,主要有固体发酵和液体深层 发酵两种,国内外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固体发酵法是以 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其投资少,工艺简单,产品价格低廉,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纤维素酶生产厂家均采用该技术生产纤维素酶。但 是固体发酵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以秸秆为原料的固体发酵法生产的 纤维素酶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
因此,随着液体发酵酶工艺的发展及菌种性能的提高,采用液体 发酵法生产纤维酶素是必然趋势。目前液体纤维素酶的发酵主要采用 分批发酵,发酵周期较长,达7天以上,设备利用率较低,动力消耗 较大,种子的制备成本较高,对原料微晶纤维素和乳糖的消耗较大, 因此成本居高不下。
本发明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一种利用半连续发酵法制备液体纤维 素酶的方法,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减少制备种子的费用,而且发 酵液中已有的纤维素酶和微晶纤维素降解物还为后续半连续发酵中 纤维素酶的诱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减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纤维素酶现有发酵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 作简便,成本低,酶活力稳定的利用半连续发酵法制备液体纤维素酶 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液体纤维素酶的方法,是采用半连续发酵方式 在培养基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包括:(I)将微生物接 种到发酵培养基中保温培养;(II)将步骤(I)得到的培养液的10%-80% 放出,同时补充相同体积的新鲜发酵培养基并进行培养;循环进行步 骤(II),放罐。
该方法适用于绿色木霉、黑曲霉、里氏木霉等能够采用该方法制 备纤维素酶的霉菌,优选绿色木霉;
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含有1-3%微晶纤维素、2~4%玉米浆、1~3%尿 素、2~5%硫酸铵、2~5%磷酸氢二钾。
所述培养温度为25-32℃;
步骤(I)所述的培养时间为3-7天;
步骤(II)所述的培养时间为12-48小时;
所述步骤(II)的循环次数10~15次。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步骤(I)之前,还包括种子活化和培养。
所述种子培养的温度为30-32℃。
具体的说,所述种子活化和培养的方法如下:
1)斜面培养: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原种接入PDA试管斜面培 养基中,30-32℃培养4~8天;
2)振荡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斜面菌种接入三角瓶的种子培 养基中,置摇瓶机上振荡培养24~48小时,培养的温度为30-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39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