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胆止痛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4356.5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浩;郑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48;A61P1/16;G01N30/36;G01N30/90 |
代理公司: |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旃习涵;普卫东 |
地址: | 657000云南省昭***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痛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质量 检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的药物,更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同时,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控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是较难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危害大,必须给予积极治疗。中西医治疗的药物已有很多种,西医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是以抗炎、抗感染,增强免疫等为主。而传统的中医药对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的治疗手段就丰富得多了,主要体现在“辩证施治”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这两大治疗原则上。在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胆囊炎急性发作,且辩证为肝胆湿热时,就清热利湿,利胆止痛,有肝气郁结者就同时舒肝理气,而在平素右上腹隐痛绵绵用理气利胆止痛也可显效,各方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本发明的处方来源于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90页的利胆止痛片,柴胡(炒)60g、赤芍60g、枳壳(炒)60g、甘草30g 茵陈100g、延胡索(炒)100g、苍术60g、川楝子(炒)100g、仙鹤草150g、板蓝根100g、蒲公英150g、姜黄100g,由12味药材组成,是“柴胡舒肝散”(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胁痛》)与“金铃子散”(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上茵陈、蒲公英、仙鹤草等味而成。相合得到的处方精当而可靠,可奏清热利胆,理气止痛的功效。将其用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者,症见胁痛,黄疸,消化紊乱,倦怠,口苦等疗效确切。
利胆止痛片上市销售10多年来,反映不错,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1)处方量小,致使服用量大,每次6片,一日三次,这就影响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对药物的选择性;(2)为了掩盖其苦味性,对裸片进行了包糖衣,药物溶散慢,这就延长了崩解时间,影响了药物吸收;(3)制法限于当年的条件,用常温浓缩,对提取液加热时间长,温度高,可能导致药物成分发生变化;(4)辅料用量多;(5)质量检控中仅有一项显色反应,专属性不强,难于控制药品质量。诸多技术问题,急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更为有效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的改进剂型——利胆止痛胶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胶囊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胶囊的质量检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量百分数。
A.本发明制成所述胶囊有效成分的原料药组成按重量份为:
炒柴胡100~130份、赤芍110~130份、炒枳壳110~130份、甘草50~70份、茵陈180~220份、炒延胡索180~220份、苍术110~130份、炒川楝子180~220份、仙鹤草280~320份、板蓝根180~220份、蒲公英280~320份和姜黄180~220份。
优选为:炒柴胡120份、赤芍120份、炒枳壳120份、甘草60份、茵陈200份、炒延胡索200份、苍术120份、炒川楝子200份、仙鹤草300份、板蓝根200份、蒲公英300份和姜黄200份。
本发明的利胆止痛胶囊功能与主治为清热利胆,理气止痛。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黄疸(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利胆止痛胶囊的用法与用量为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每粒内装0.4g。
B.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粉碎为粗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三次各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2)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1.35~1.37(60℃)的稠膏;
(3)加入辅料淀粉适量,干燥,粉碎,又加入适量的淀粉及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中;或药料混匀后,先制成小颗粒,干燥后再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中,即得所需的胶囊剂。
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分别加入不同的常规辅料,即制成疗效相同的颗粒剂、软胶囊剂、滴丸剂、口服液、糖浆剂等口服制剂。
C.本发明利胆止痛胶囊用下列定性方法检控其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阴离子交换树脂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 下一篇:用于防治脂肪肝的中药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