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4858.8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惠;郭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4 | 分类号: | C25B11/04;C25C7/02;C25D17/1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电解 苯胺 阳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其特征是该阳极是两相或多相的,包括 阳极基体和骨架,其中阳极基体是由聚苯胺、偶联剂和粘接剂组成,骨架采用金属 网状物,在阳极基体中掺入4价或5价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整个聚苯胺基阳极由 阳极基体和骨架压制而成,在阳极基体中4价或5价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和聚苯胺 的加入量的质量比例为1∶5~20;所述纳米粒子是二氧化钛、二氧化铈、二氧化锰、 二氧化铅、二氧化锆、五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铊、碳化硼和碳化钨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偶联剂与聚苯胺的质量比的范围是0.05~0.25∶1,偶联剂是硅烷偶联剂、钛酸酯 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及双金属偶联剂中的任一种,粘接剂是浓度为1~5%聚乙烯 醇溶液,其与聚苯胺的质量比在1~10∶100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金属网状物骨架置于聚苯胺阳极基体之间,该网状物是铁网、铜网、钛网和碳纤维 网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金属网状物骨架置于聚苯胺阳极基体之间为钛制成的网。
5.一种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艺步 骤:
(a)首先,将所有原料进行烘干,然后,将合成的聚苯胺、4价5价化合物纳 米粒子以及偶联剂按配比进行混合,在球磨机中湿磨12~18小时,球料比为2∶1, 湿磨介质为工业乙醇,将料浆倒入烧杯中,在烘箱中50~60℃烘干8~10小时,去 除乙醇溶液,得到疏松的聚苯胺基粉末;
(b)将(a)得到的聚苯胺基粉末进行造粒,在烘干的苯胺基粉料中加入少许浓 度为1~5%的聚乙烯醇溶液作为粘接剂,在研钵中混合均匀,再将粉料用80目筛子 过筛,以达到造粒目的,将造粒后的原料在密闭容器中静置24~32小时,通过水分 的蒸发和扩散,使粉料中的水分与粘结剂分布均匀;
(c)干压开始时,在金属模具的内侧壁预先涂一薄层油酸,称取定量的步骤(b) 得到的造粒粉料装入模腔内,轻敲模具侧壁,适当振动使粉料均匀填充模腔的各角 落,并保证粉料上表面的平整;另外,在模腔中加入网状物作为骨架;加压过程 中,保持平稳的加压速度,当压力达到预期值后保持压力15~30分钟,然后再卸压, 将试样出模,压制试样的成型压力为20~60MPa,将成型后的试样放入干燥箱中, 在40~50℃下干燥3~8小时,然后温度升至60℃继续干燥3~4小时,得到的试样即 聚苯胺基阳极试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苯胺基阳极中,4价或5价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和聚苯胺的加入量的质量 比例为1∶5~20;所述纳米粒子是二氧化钛、二氧化铈、二氧化锰、二氧化铅、二 氧化锆、五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铊、碳化硼和碳化钨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偶联剂与聚苯胺的质量比的范围是0.05~0.25∶1,偶联剂是硅烷偶联剂、钛 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及双金属偶联剂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粘接剂是浓度为1~5%聚乙烯醇溶液,其与聚苯胺的质量比在1~10∶100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网状物骨架置于所述聚苯胺阳极基体之间,该网状物是铁网、铜网、钛网 和碳纤维网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化学电解用聚苯胺基阳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网状物骨架置于所述聚苯胺阳极基体之间为钛制成的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85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循环“连接-延伸”基因组测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