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渣循环脱除硫酸锌溶液中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4867.7 | 申请日: | 200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黎东明;黎雨;黎维中;黄昌元;陈业建;吴国钦;周忠跃;康大平;冯继平;李自兴;陈春发;韦乃团;潘云鹏;曾繁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6 | 分类号: | C22B3/46;C22B19/00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100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脱除 硫酸锌 溶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渣循环脱除硫酸锌溶液中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法炼锌过程中,氯是一种有害的杂质元素,主要来源于锌精矿、锌烟尘中的氯化物。电解循环液中氯浓度较高(Cl->0.3g/l)时,腐蚀电解阴、阳极板的速度大大加快,增大了能耗,同时降低了电锌质量。因此在硫酸锌溶液送电解之前,必须除去溶液中大部分的氯。目前,一些工厂通常采用预先火法(如多膛炉)焙烧,来脱除锌烟尘中的氯,使大部分氯不进入湿法系统,而当湿法系统硫酸锌溶液中的氯达到一定浓度时,应考虑用净化的方法出去其中的氯。
已有的净化除氯法有:锌粉法除氯、中国专利CN101285119所述氧化亚铜法除氯、银盐法除氯、中国专利CN101113015所述的铜渣除氯等。由于银盐较贵,银的再生回收率低,故在生产实际中银盐法除氯未见报道。
锌粉法除氯、氧化亚铜法除氯、铜渣除氯的基本化学原理如下:要除去溶液中的氯,需要一定数量的亚铜和氯离子相互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溶液中的氯。具体化学反应如下:
Zn+2Cu2++Cl=2CuCl+Zn2+
Cu2O+2Cl-+2H+=2CuCl↓+H2O
Cu2++Cu+2Cl=2CuCl↓
中国专利CN101113015铜渣除氯的具体方法是:在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硫酸铜(铜离子)和铜渣(含单质铜),硫酸铜的主要来源是外购或将铜渣酸化焙烧、水浸得到硫酸铜,前者(指外购硫酸铜)需要增加相对较多成本,后者(指将将铜渣酸化焙烧、水浸得到硫酸铜)除生产成本相对较多外,操作也相对较复杂,铜渣来源发生变化时工艺过程难以控制,脱氯效果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铜渣循环脱除硫酸锌溶液中氯的方法,它采用氯化亚铜脱氯法,使其具有生产成本低、操作较简单、工艺过程易控制、脱氯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所提出的这种铜渣循环脱除硫酸锌溶液中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1)将铜离子、锌粉、硫酸锌溶液加入到连续反应槽中,在搅拌状态下反应,得到含Cl-≤0.3g/l的硫酸锌溶液,反应生成的CuCl沉淀进入渣中;
(2)将硫酸锌溶液和渣的混合物进行液固分离,得脱氯硫酸锌溶液和铜渣;
(3)分离出的铜渣用碱洗涤除去氯离子;
(4)碱洗后的铜渣返回到连续反应槽中循环反应。
第(1)步中的铜离子来自硫酸铜、氧化铜、或返回的铜渣。反应温度为0-100℃。
所述的锌粉为金属锌的粉体,可以是纯的金属锌粉体或金属锌与其他金属的合金粉体。
第(2)的固液分离用压滤机、浓密机,或静置自然分离。
第(3)步的碱洗,先加水将渣调成矿浆,液固比为1∶1~10∶1,然后再加入NaOH或Na2CO3。NaOH或Na2CO3加入量为10~80kg/m3(水)。
第(1)步中的铜离子不充足时,适时添加一定的硫酸铜作为补充。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是:
利用锌粉做还原剂,与硫酸锌溶液中的铜离子反应,产生CuCl沉淀。产生的CuCl用碱洗脱Cl-产生Cu2O,Cu2O再与溶液中的Cl-反应产生CuCl沉淀。
具体反应如下:
2Cu2++Zn+2Cl=2CuCl↓+Zn2+
2CuCl+2OH-=2Cu2O+H2O+2Cl-
Cu2O+2Cl-+2H+=2CuCl+H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8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