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高黏结度EPS大板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5308.8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徐远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远朝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34;B29C44/60;B29C44/44;B29K25/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沈东宁 |
地址: | 311404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黏结 eps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汽车制造专用模具,即消失模(气化模)泡沫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铸造业的不断发展,翻砂的铸件质量和形状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内部形状复杂,且精度要求高的铸件用普通翻砂工艺不能达到要求,从而出现用消失模(气化模)方法制造铸件,一般的小型产品可以用泡沫自动成型机制造,但大型的产品,如汽车制造专用模具用的大型泡沫塑料用自动成型机就不能达到消失模(气化模)的要求。而国内很多生产厂家生产的EPS(聚苯乙烯)大板的技术指标都达不到汽车制造专用模具用的大型泡沫塑料的要求,主要是黏结度不达标,黏结度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EPS大板的板材体积大、厚度大,生产过程中用蒸汽穿透时预发泡粒子的熟化不均匀,导致板材的表面和中间质量不一致,大板加工成消失模时会有泡沫颗粒散落,影响翻砂工时和铸件质量。
发明内容
为提供一种黏结度好,板材熟化均匀,符合汽车制造专用模具用大型泡沫塑料的要求的EPS大板的生产方法。
一种生产高黏结度EPS大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关模、锁模,加料,
b.真空补料、回料,
c.预真空,
d.多次蒸汽穿透,穿透总时间18~29秒,
e.加热、保压,
f.减压、冷却,
g.解模锁、开模、脱模、顶出、复位。
真空补料的工艺使机器加料饱,生产出的EPS大板密度好,加热前的预真空使机器里的冷空气少,在节约蒸汽的同时,也使产品更容易穿透,板材熟化均匀,板材的表面和中间质量一致。
优选步骤d的多次蒸汽穿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次穿透为“7”字型穿透,第二次穿透为倒“7”字型穿透,第三次穿透为对其余的两个端面进行穿透。
最优选步骤d的多次蒸汽穿透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次穿透为“7”字型穿透,第二次穿透为倒“7”字型穿透,第三次穿透为对其余的两个端面进行穿透,第四次穿透为六面同时穿透。这种穿透方法穿透效果好,预发泡粒子熟化均匀,产品黏结度好,质地更细腻。
优选的方案为多次穿透均采用低压、大流量蒸汽进行穿透。低压、大流量的蒸汽穿透使穿透总时间大大缩短,节约蒸汽1/3,现有技术的生产方法中,一般穿透蒸汽的压力在8Kg左右,本发明中改为低压大流量蒸汽穿透后,穿透蒸汽的压力在4Kg左右,减少了排放时间,板材熟化更均匀,板材质量更好,也因为低压,因此生产过程中很少发生漏气,既节约了蒸汽,也减少了生产车间的空气潮湿度,还降低了噪音,改善了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
优选冷却时,采用风冷和真空冷却交替冷却。这样可以使产品冷却更快、更节能,产品里面的水分更少。
与以往生产EPS大板的方法相比,该生产方法省电省蒸汽,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EPS大板,黏结度好,产品更有弹性,板材熟化均匀,外观漂亮,光洁度好,能保证大板在加工过程中不出现松落等现象,完全满足作为消失模(气化模)的要求,填补了国内用大板做消失模(气化模)的空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EPS大板机关模、锁模,加料,即将预发泡粒子通过加料枪加入大板机模腔内,稍后进行真空补料,使预发泡粒子填满整个大板机模腔,关闭加料枪,进行预真空,达负压0.2~0.5Kg,用高精度减压阀对蒸汽进行第一次稳压,采用压力控制变送器和比例控制阀对蒸汽进行第二次稳压,蒸汽进口通径:DN150mm,用稳压后压力为4Kg的低压大流量蒸汽依次进行“7”字型穿透12~20秒,倒“7”字型穿透3~5秒,其余的两个端面的穿透1~2秒,再进行六个面同时穿透1~2秒,加热模腔至模腔内压力保持在0.7~1Kg,保持1~20秒,减压至常压,采用风冷和真空冷却交替冷却至常温。解模锁、打开模腔、脱模、顶出成品EPS、将模腔复位。具体流程参数变化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远朝,未经徐远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5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