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5471.4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1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宝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3/00;H02K9/02;H02K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模块 冷却 直流 节能 电机 | ||
1.一种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主要采用磁钢体(6)分别嵌装固定在转子模块(5)内,转子模块套装在主轴(1)上,由端盖(4)中的轴承(3)支承,端盖上设有凹槽,凹槽与定子模块(7)的凸圈密封卡接,螺丝(1301,将端盖固定在定子模块(7)上,定子模块内嵌装线圈(8),线圈导线穿过管路(9)与控制器(11)连接,霍尔元件(14)设置在端盖内侧,该霍尔元件的信号线与控制器(11)连接构成;特征是:线圈(8)内无铁心,由线圈平面两侧转子模块(5)内的磁钢体(6),偶合的磁力线构成磁场,输入脉冲电流后,产生电磁力作用形成旋转力矩,推斥转子模块运转,上述磁力作用是在线圈和磁钢体偶合的磁场中心内完成,因此电机起动平稳,线性好,噪音低,运转时,起动扭距和工作力矩特别大,能量转换效率奇高,扩大功率方便,尤其在于电机中设有自冷却接口装置,以克服电机内部的散热问题,该自冷却接口装置由:单向阀(19)、排液接口(20)、导流管道(21)、阻流塞(22)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特征是:所说转子模块(5),由金属材料制成圆环形状,圆环内嵌装一圈磁钢体(6),该磁钢体的中心与线圈(8)的中心相对应,磁钢体(6)为釹铁硼永磁或钐钴永磁或铝镍钴永磁,形状有圆柱体或方块体或六角体,数量须等于或大于线圈(8)之数量,按S-N-S-N磁极顺序排列固定在转子模块(5)的圆面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特征是:所说定子模块(7)用无磁或软磁材料制成,中心开孔,线圈(8)嵌装在定子模块(7)的圆面积内,线圈导线穿过管路(9)与控制器(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特征是:所说线圈(8)为无铁心线圈,由高强度漆包线绕制成圆形片状,嵌装或压制在定子模块(7)的圆面积内,线圈的数量能被3和4整除,例如:12只、24只、36只、48只、60只、72只、96只、120只、144只、168只、192只或----N只,线圈中心与磁钢体(6)的中心相对应,构成两侧或多侧磁钢体通过线圈中心相对吸引的强磁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特征是:所说主轴(1)由圆钢或不锈钢制成,轴中设有凸挡(17)、键槽(16)、挡圈(15),凸挡(17)的外经大于主轴(1)的直径,作为转子模块(5)的靠山定位限制,以求精确限制转子模块与定子模块之间的气隙尺寸,该气隙尺寸的范围为0.2~5mm,根据磁钢体和电机功率大小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特征是:所说轴承盖(2)、(201)内设有微调主轴径向和气隙间隙的垫圈(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特征是:所说霍尔元件(14)为3只,按照设定的间隔距离,分别嵌装在端盖(4)或(401)的内侧,信号线与控制器(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模块式自冷却直流节能电机,特征是:所说自冷却接口装置包括:定子模块(7)、端盖(4)、(401)中设置的冷却导流管道(21),阻流塞(22)将端盖(401)内环形导流管道阻成两半,单向阀(19)和排液接口(20)分别与两半导流管道连接,密封固定在端盖(401)和轴承盖(201)上,单向阀(19)与散热器(24)连接,散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排液接口(20)连接,管路内注入冷却油或冷媒液;电机运转时内部产生热量,使冷却油或冷媒液体汽化,汽体从单向阀(19)向---散热器(24)上端移动---散热器(24)经过外界自然通风,将气体冷却还原为液体,在散热器内向下沉淀,基于散热器(24)与电机的高低差位压力,使液体通过---排液接口(20)---定子模块(7)下侧导流管道---端盖(4)汇流槽---定子模块(7)上侧导流管道---单向阀(19)---回到散热器(24),进行液/汽转化,蔽路自动循环,以冷却电机运转时内部所产生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宝,未经陈国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54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静载荷测试的承重平台
- 下一篇:膨胀式锚固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