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纠正桩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6057.5 | 申请日: | 2009-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3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叶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朱奎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E02D3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纠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纠偏施工方法,适用于土木工程地基基础领域。
背景技术
挤土桩施工不当或基坑土方开挖不合理易会引起桩倾斜等工程质量事故。而且,这类质量事故一旦出现往往病桩数量较多,而且桩承载力会下降。传统的加固方法有补桩或沉井开挖扶正加固两种方法。补桩费用较高且不一定可行,当布桩密度较大时,补桩施工会因为挤土效应难以实施,即使操作上可行由于群桩效应加固效果可能不佳。此外,当场地有基坑时,基坑开挖后打桩机进场将非常困难。对于沉井开挖扶正加固,一般开挖到桩身可能的破坏位置(常结合沉井开挖),进行扶正和加固处理,再进一步回填,该施工工艺由于开挖深度大、施工难度大、工期较长、挖出土堆放不当,会引起其他桩的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施工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性强、能够桩承载能力获得显著提高的纠正桩偏方法。
本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采用了反力装置,反力装置包括提供反力的锚桩,该锚桩采用工程桩,用两根20#槽钢分别联结对角锚桩,两根槽钢交叉点作为千斤顶顶推支撑点,顶推构件采用18#槽钢,千斤顶顶推支撑点、18#槽钢、千斤顶以及压力传感器成一条直线,纠偏顶推速率控制在2~5cm/h,满5cm后原位停止1~2小时,千斤顶顶推一个行程10~15cm后停止5~10小时再进行下一个行程的作业,其作业步骤包括:
(1)通过测试获得桩缺陷位置,掌握倾斜桩5倾斜率情况,确定倾斜桩5顶推位置;
(2)安装反力装置;
(3)高压水在倾斜桩5背向冲孔,卸除被动土压力;
(4)利用千斤顶8进行顶推,在顶推过程中同步采用粗砂回灌工艺,直至倾斜率满足要求;
(5)下放注浆管进行注浆;
(6)测试倾斜桩5倾斜率以及完整性情况。
由于本发明采用高压水冲孔手段减少倾斜桩5被动土压力,借助反力支承系统通过千斤顶8提供水平推力在倾斜桩5正向进行顶推,使倾斜桩5复位。然后在桩周进行注浆,使桩周扰动土得到加固。
在桩顶设置位移传感器测试桩位移,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出倾斜率如下:
式中θ为纠偏后倾斜率;θ′为纠偏前倾斜率;l为桩顶位移;h为桩倾斜长度。
根据上式编制excel程序,把测试的数据输入excel程序,使报告数据达到信息化,实时监控纠偏倾斜率。
与传统的补强加固处理相比,该项新技术综合了纠偏技术和注浆技术的优点,主要特点有:一、解决了桩纠偏施工土受扰动强度降低的问题。二、该技术可有效地提高桩承载力。三、该技术采取了实时监控手段,避免纠偏过小和矫正过大两种极端现象。
为避免在纠偏过程出现纠偏桩的断桩事故,确定纠偏施工的适用范围:1、垂向纠偏深度≤1/200桩长;2、平面纠偏幅度≤1/2D(D为桩径)。
附图说明
图1为纠偏桩顶推面装置示意图。
图2为反力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3为顶推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纠正桩偏的方法采用了反力装置,反力装置包括提供反力的锚桩3,该锚桩3采用工程桩,用两根20#槽钢4分别联结对角锚桩3,两根槽钢4交叉点作为千斤顶8顶推支撑点,顶推构件采用18#槽钢6,千斤顶8顶推支撑点、18#槽钢6、千斤顶8以及压力传感器7成一条直线,纠偏顶推速率控制在2~5cm/h,满5cm后原位停止1~2小时,千斤顶8顶推一个行程10~15cm后停止5~10小时再进行下一个行程的作业,其作业步骤包括:
(1)通过测试获得桩缺陷位置,掌握倾斜桩倾斜率情况,确定倾斜桩5顶推位置;
(2)安装反力装置;
(3)高压水在倾斜桩5背向冲孔,卸除被动土压力;
(4)利用千斤顶8进行顶推,在顶推过程中同步采用粗砂回灌工艺,直至倾斜率满足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朱奎,未经叶长青;朱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60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