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淋交替式绞纱染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6466.5 | 申请日: | 200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梅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厚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1/00 | 分类号: | D06B1/00;D06B1/04;D06B23/00;D06B2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1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替 式绞纱 染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领域,特别是绞纱的染色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绞纱染色,一般采用分柜式浸染和喷射式染色两种。绞纱柜式浸染的特点是 在染色过程中绞纱始终被染液浸泡,绞纱悬挂在上下两只纱杆上,染液做正反方向交替 流动循环,染液的流动是连续的,但是这种方法的最小染色浴比(被染物既绞纱的质量 与染液的质量比)为1∶20,相对于喷射式绞纱染色来说比较高,导致这种染色方法的 用水量和用汽量都比较高。喷射式绞纱染色是将绞纱套在带有喷孔的悬臂上,染液由喷 孔喷到绞纱上完成染色,喷射式绞纱染色的最小染色浴比为1∶12。但是,由于喷射式 绞纱染色在染色过程中随悬臂转动,并且绞纱和悬臂间有相对摩擦运动,使毛针织纱线 发毛和毡并,因此喷射式绞纱染色还不能完全取代绞纱柜式浸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最小染色浴比小,且不会 造成毛针织纱线发毛和毡并浸淋交替式绞纱染色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浸淋交替式绞纱染色方法,对绞纱定时交替进 行浸染和淋染,其实施时是将一部分绞纱放进入染液中进行浸染,另一部分绞纱通过浇 淋染液进行淋染,然后在间隔时间后两部分绞纱交替互换浸染和淋染,如此反复进行直 到染色完成。这种淋染和浸染交替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最小染色浴比。所述的淋染是 将染液在间隔时间内将染液浇淋在绞纱上,染液在重力的作用顺这绞纱下流的染色方法, 使得绞纱不需要在悬臂或者纱杆上转动,从而杜绝毛针织纱线发毛和毡并的现象。这种 浸淋交替式绞纱染色方法可以使用染色浴比1∶14的染液,染料使用匀染型弱酸性染料, 染色起始温度为45℃,以每分钟升温1℃的速度升温到95℃后,保持温度60分钟,水 泵正反转转换间隔时间为二分钟,保证起浸染作用的染液做正反方向的交替流动循环。 在柜式绞纱染色机使用这种方法时,通过轴流泵使染液始终在两侧柜内空间中循环,当 染液逆时针循环时,染液池内的染液在水泵的作用下向右流动,慢慢将右柜内空间浸没, 即对设置在右柜内空间的绞纱进行浸染,当右柜内空间充满染液后,染液通过孔板进入 柜体上部染液腔,并流向左侧,通过孔板浇淋在左柜内空间的绞纱上,即对左柜内空间 的绞纱进行淋染,染液经绞纱向下流回到染液池,如此进行循环,当到达间隔时间后水 泵反转,染液进行顺时针循环,即对左柜内空间的绞纱进行浸染,对右柜内空间的绞纱 进行淋染。
本发明所设计的浸淋交替式绞纱染色方法,有效的增加了最小染色浴比,其最小染 色浴比能1∶14以下相较与以往的浸染方法,用水量可减少30%,用汽量可减少约25%, 能有效达到节能节水减少污水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与喷射式方法相比,不会出现 毛针织纱线发毛和毡并,提高的产品的品质。同时这种浸淋交替式绞纱染色方法,染色 后的绞纱颜色均匀,可以满足羊毛衫织造的要求,色牢度经检测可达到IWS估计羊毛局 纯羊毛标准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柜体,2、隔板,3、水泵,4、染液池,5、柜内空间,5-1、左柜内空 间,5-2、右柜内空间,6、孔板,7、染液腔,8、绞纱,9、纱杆,10、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浸淋交替式绞纱染色方法,是将一部分绞纱放进入染 液中进行浸染,另一部分绞纱通过浇淋染液进行淋染,其所述的淋染和浸染是交替进行 的。所述的淋染是将染液在间隔时间内将染液浇淋在绞纱上,染液在重力的作用顺这绞 纱下流的染色方法。这种浸淋交替式绞纱染色方法使用染色浴比1∶14的染液,染料使 用匀染型弱酸性染料,染色起始温度为45℃,以每分钟升温1℃的速度升温到95℃后, 保持温度60分钟,水泵正反转转换间隔时间为二分钟,保证起浸染作用的染液做正反方 向的交替流动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厚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厚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64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氧间歇式煤气制备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绝缘膜的评价方法及测量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