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铝合金绞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6798.3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谢校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飞祥电子线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08 | 分类号: | H01B5/08;H01B1/02;C22C2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215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铝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领域,主要是一种高性能铝合金绞线。
背景技术
高性能铝合金绞线的特性,世界上先进工业国家的应用面及发展趋势,铝合金绞线与钢芯铝绞线相比,由于其强度高、重量轻,并有较好的导电性能(53.5%IACS)等优点。早在1921年就开始应用于架空线。随着输变电技术的提高和输变电线路的发展,铝合金高压输电线愈来愈显示其优越性,国际上五十年代开始采用至今,西欧、北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广泛采用,法国的输电线路几乎90%以上使用铝合金高压输电线,日本也已达50%以上,东南亚各国的使用量在逐年激增(我国目前的应用量还不到5%)。这是由于铝合金绞线与钢芯铝绞线相比,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决定的。在长距离、大跨越、超高压输电中,独占优势;在农网改造中,是既先进又经济的好产品,它是普通钢芯铝绞线的更新换代产品,也是节能、节材、节地(节约输电走廊)的产品。
高性能铝合金绞线应用于旧线路改造,增容效果突出,并可节约大量的金属材料和基建投资,尤其适用于需要机械高强度、容量大的线路,在长距离、大跨越、超高压输电中,独占优势,在电网改造中,是既先进又经济的好产品,它是普通钢芯铝绞线的更新换代产品,也是节能、节材、节地(节约输电走廊)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性能铝合金绞线,主要是为了更好替代现有国家电网改造中所应用的钢芯铝绞线,解决了铝合金绞线导电率不高,机械强度不强,提升连续时效和精炼工艺强化效果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高性能铝合金绞线,其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硅0.50%~0.60%,Fe小于等于0.30%,Cu小于等于0.10%,Mn小于等于0.030%,镁0.65%~0.75%,Cr小于等于0.01%,Zn小于等于0.01%,其余为铝。
所述铝、镁、硅的质量百分比可以相互调整,铝的质量百分比控制为98-99%,以达到最优化状态。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1、硅在合金中能够起到提高再结晶温度,细化结晶晶粒,提高铝镁合金线强度的作用,并能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2、要想获得较高的导电性能,那么材料的纯度尤为关键,然而铝合金绞线芯线是没有钢线的,必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合金的优化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方案1:本发明高性能铝合金架空绞线,主要用于高压架空输电导线。其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硅为0.50%,镁为0.70%,Fe小于等于0.30%,Cu小于等于0.10%,Mn小于等于0.030%,Cr小于等于0.01%,Zn小于等于0.01%,其余为铝,铝控制在98.5%。生产时,将铝、0.70%的镁,0.50%的硅混合,经天燃气熔炼炉高度互熔,并且析出杂质。然后牵引成直径为7.5或9.5mm左右的铝合金杆。经过多功能拉丝机拉伸(大拉-中拉-小拉),再进行时效,绞成铝合金绞线。产出的铝合金绞线的抗拉强度为335MPa,延伸率为3.5%,电阻率为0.03176Ω·mm2/m。
实施方案2:本发明高性能铝合金架空绞线,主要用于高压架空输电导线。其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硅为0.54%,镁为0.67%,Fe小于等于0.30%,Cu小于等于0.10%,Mn小于等于0.030%,Cr小于等于0.01%,Zn小于等于0.01%,其余为铝,铝控制在98.4%。生产时,将铝、0.67%的镁,0.54%的硅混合,经天燃气熔炼炉高度互熔,并且析出杂质。然后牵引成直径为7.5或9.5mm左右的铝合金杆。经过多功能拉丝机拉伸(大拉-中拉-小拉),再进行时效,绞成的各种规格的铝合金绞线。产出的铝合金绞线的抗拉强度为330MPa,延伸率为3.4%,电阻率为0.03170Ω·mm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飞祥电子线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飞祥电子线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6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