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气雾染色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6838.4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1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10 | 分类号: | D06B3/10;D06B1/02;D06B23/00;D06B23/2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20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染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染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染色行业所普遍使用的染色设备主要是液流染色机。它的主要原理是将液体染料助剂及水的混合物通过喷嘴喷洒在织物上,使织物在被染色的同时获得循环运动的动力。它必须要提供足够循环泵带动织物运行的水,需要的浴比非常高,同时带来能耗高、排污大、布速低和企业经济效益差等缺陷。而且由于织物的运动主要靠染液与织物之间的摩擦将动能传递给织物,液流的密度较大,在与织物连续摩擦的过程中,对织物产生很大冲击力,容易造成纤维的磨损,影响织物的外观,甚至会造成经纱的位移而破坏织物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损坏织物、浴比低、节能环保的新型气雾染色机,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主缸体、高压鼓风机和喷嘴雾化系统,所述高压鼓风机的一端出口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高压进气口相通;喷嘴雾化系统的两端即织物进口和织物出口,该织物进口和织物出口分别与主缸体相通;喷嘴雾化系统内设有染液切割喷嘴、能量转换喷嘴与提布辊。所述染液切割喷嘴为环状狭缝形,所述能量转换喷嘴的轴向截面由直管段、锥度段和渐扩段三段组成;所述高压鼓风机的另一端进口与设于主缸体内部的空气过滤网相通。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特殊的喷嘴雾化系统能很好的对染液进行雾化,采用气雾流染色,取消了对织物的循环染液牵引而由气流牵引织物运行,从而使浴比大为降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促进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从侧面角度看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正面角度看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从俯视角度看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喷嘴雾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从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喷嘴雾化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导布轮装置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喷嘴雾化系统包括导布轮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B剖视图,也即本发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染液切割喷嘴的布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染液切割喷嘴的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染液切割喷嘴的另一个结构剖视图。
图13为浴比对一次成功率及重现性影响图。
图14为气流染色机和传统溢流染色机的效益比较直方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4、5、6、7、8。本发明包括主缸体1、高压鼓风机3和喷嘴雾化系统2,所述高压鼓风机3的一端出口33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高压进气口35相通;喷嘴雾化系统2的两端即织物进口21和织物出口22,该织物进口21和织物出口22分别与主缸体1相通;喷嘴雾化系统2内设有染液切割喷嘴96,能量转换喷嘴8与提布辊7。所述喷嘴雾化系统上还设有染液进口23。
参照附图10所述染液切割喷嘴96为环状狭缝形,参照附图7该能量转换喷嘴8的轴向截面由直管段81、锥度段82和渐扩段83三段组成,独特的喷嘴设计使气液两相进入喷嘴后都能混合成雾化状,织物与雾化状染液接触后,有利于染液向纤维的边界层扩散、渗透、固着进行染色。所述高压鼓风机的另一端进口34与设于主缸体1内的空气过滤网相通。
所述喷嘴雾化系统织物出口22下方设有摆布器4,该摆布器4的下方设有储布槽5,储布槽5另一端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织物进口21相通,喷嘴雾化系统2、摆布器4和储布槽5形成可供织物在内循环移动的循环回路。
能量转换喷嘴8的独特设计使得在喷嘴的锥度段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织物出口之间形成低压区,使得部分染液迅速汽化成雾状,雾状的染料分子动能增加,渗透力增强,此时雾状染料分子的微粒小于液状染料分子体积,染料分子单位时间内的泳移增加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染色匀染性,缩短了织物的上染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卓信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卓信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6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铸造工法制作的耐磨、耐冲击的挖土机铲斗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气动线夹